设计师眼中的成都东安湖
发布于 2021-03-30 02:49
王絮梅,华润置地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公司设计管理部负责人,负责场馆、酒店、媒体中心的设计管理工作。作为设计主创,曾多次参与国内外特大型体育中心设计,其中青岛国信体育中心、镇江体育会展中心、徐州市奥体中心、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等项目获得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等。
东安湖体育公园,拥有全球少有的正圆形体育场和充满科技感的“三馆”。“一场三馆”和室外景观共同构成了这座环境优美、连通古今的体育公园整体。世界最大的“太阳神鸟”图案、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馆玻璃屋面、周长约600米的环形天幕、聚酯纤维吸引织物膜、亮银色铝型材百叶……浓郁的巴蜀特色、强烈的金属质感、令人遐思的“飞碟”形象,东安湖体育公园西连城市繁荣、东倚龙泉美景,正成为成都新的地标。
今天,让我们和资深设计师王絮梅一道,共同领略她眼中的东安湖。
从成都天府广场向东南行驶20公里,一片5000余亩景观湖区呈现在眼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圣”杜甫笔下的成都。今天,当人们来到这片景观区,看到的将是窗含龙泉山、门泊东安湖的图卷。这里不是别处,正是成都“东进”桥头堡——东安湖片区。

东安湖片区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正圆形体育场和三座体育馆——多功能体育馆、小球馆、游泳跳水馆。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以西,是城市界面,向东,则是一片碧绿的湖水,再远处,则是“一山连两翼”的龙泉山。要知道,成都缺少大江大河,亦无高峰山巅,山与水,成了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资源。恰好,东安湖体育公园就处在这山水之中。观山望水,这是人们来到东安湖体育公园的第一感受,而这,也是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公司设计管理部负责人王絮梅眼中的东安湖。


历史与未来的链接
说起历史,近期有一则新闻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和微博: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重大发现。这次出土的金面具、铜尊等,再一次将人们的视野引向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引向神秘的古蜀王国。
距离三星堆遗址50余公里的成都城西,同样有一座遗址,也曾“一醒惊天下”,这就是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一脉相承,都保存着大量的“古蜀密码”,特别是在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撼了世界的文物——太阳神鸟。这个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为0.02厘米,重20克,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轻盈灵动。这个工艺高超、品相精美的金饰图案,在17年前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成为古蜀文明的一个图腾,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图腾。

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让我们将一架无人机升空,高度100米,我们会看到什么?
一个放大了近270万倍的太阳神鸟。

王絮梅说:“太阳神鸟是古代成都的体现,而东安湖体育公园是当代成都的表达。我们希望透过太阳神鸟这个符号,连接起成都的古今,展现出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王絮梅介绍说,体育场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馆玻璃屋面,面积约2.9万平方米,由12540块半钢化超白夹胶彩釉玻璃组成。利用彩釉颜色的不同,体育场将0.01平方米大小的“太阳神鸟”金饰放大270万倍作为屋面图案,形成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阳神鸟”。如果说,太阳神鸟是经典的成都符号,东安湖体育公园则是实打实的成都地标。


实际上,要看到太阳神鸟,无需飞起无人机,在场内也可以看到它。体育场屋盖下,宽40余米,周长约600米的环形天幕,采用聚酯纤维吸音织物膜,可减轻球场内部噪音,而且,织物膜利用原液浸染技术将“太阳神鸟”图案若隐若现地依附于内场吊顶中,营造简洁、大方的内场效果,为观众带来穿越3000年的视觉体验。这种设计不仅可以遮挡内部龙骨,还能让场内观众无论从任何角度都能清晰看到“太阳神鸟”。
此外,体育场立面材质采用亮银色铝型材百叶,体现“飞碟”体育场的科幻感与未来感,泛光设计采用“流星与星空”的意向,展现体育场科幻的特质。
古蜀太阳神鸟与正圆飞碟形态,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成为连通古今的当代新意象。

体育场之外,还有三座场馆。“三馆”为三栋方形建筑,通过一个大平台有机联系,运营动线完整流畅;一场三馆通过景观连桥、室外展场、下沉广场等串联起来,融为一体,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和谐共生”的理念相呼应,同时也可以提供赛事、演艺、休闲、培训、会议、展览等复合功能。强烈金属质感的外表,让它们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与太阳神鸟这一文化符号相承接,体现出历史与未来的衔接。“大运会后,这里会以体育+综合体的姿态向广大人民群众开放。”王絮梅表示,在“三馆”,人们将有更多机会拥抱体育,拥抱运动,拥抱自己的美好未来。

景观连桥

三馆夜景

城市与自然的过渡
“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地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不仅是功能复合的体育场馆,更是一片自然生态的景观式体育公园。”王絮梅表示,东安湖体育公园以西是城市的繁华,以东则坐拥珍稀自然景观,这里成了城市与自然完美的过渡地带。

东安湖体育公园连接着消费场景与自然湖区,在体育功能之上,它打造的是涵盖复合功能的“体育+”综合体。对于大型体育场馆来说,如何在办赛之后良好运营下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的设计上,不是仅仅考虑体育赛事,而是从文体旅等多维角度进行打造,大运会后,依然能够持续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抛开体育场馆建筑本身,这里的景观打造也颇具巧思——既要保证场馆功能合理,又要保证景观空间最优。东安湖体育公园设计管理团队和景观设计方进行多轮讨论后,确定了4:6的硬、软景比例,既保证了场馆用地,又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有效衔接与圆满过渡,打造了“自然生态的景观式体育公园”。

“这里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王絮梅对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吸引力充满信心。事实上,这里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东安湖体育公园以东的水面,常有水鸟嬉戏,晴天之下,湖水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生态美,被市民们戏称为“马尔代夫成都分夫”。“其实,不仅在体育场外可以观山望水,场内同样可以实现。”王絮梅说,体育场使用了通透格栅外立面,使得观众坐在场内也可以远眺外面的湖光山色。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东衔美景,西倚城市,山水人文之间,坐落着的是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座献给城市的体育中心。
一座真正属于市民的场馆
许多体育场馆在建成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后续运营动力不足,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地标”,而没有实际价值,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东安湖体育公园设计之初,华润置地依靠丰富的运营经验对场馆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及策划,在这里植入丰富的产业。”王絮梅说,尤其是“三馆”,大运会结束后,它们还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功能,“多功能体育馆可以举办演艺活动和IP赛事,游泳跳水馆除了场馆空间还设置有体育商业用房,小球馆则可以灵活适应小型会展、商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同时还设置了智能化的运动加油站以及篮球、羽毛球等全民健身运动场地,方便到东安湖运动的人们‘补充能量’。”

小球馆

游泳跳水馆

多功能体育馆
在深圳湾看到东安湖的未来
让我们将视线从成都东安湖转向深圳湾。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写满荒凉与贫瘠的盐碱地。而经过华润置地十余年对城市建设、运营以及发展的创新与耕耘,如今,这里已成为集中国华润大厦“春笋”、深圳湾万象城、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安达仕酒店、华润金融大厦、悦府、瑞府、中国华润大厦艺术中心、深圳湾木棉花酒店等九大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地标综合体,成为了代表深圳、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城市样板。
每进军一座城市,就成为城市建设与运营的深度参与者。13年前的一次机会,华润参与深圳湾体育中心的修建,当时的人们不会预料到,这是华润涉猎文体产业的样本: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场馆深圳湾体育中心首次投入使用,在“大运会”效应影响下,“春茧”成为深圳的地标性建筑,深圳湾如今更是寸土寸金。

今日深圳湾
在深圳湾,我们可以看到东安湖的未来。与国家战略、地区战略高度同频共振的华润置地,乘着成都“东进”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东风,再次阔步向前。东安之畔,未来之城正筑巢引凤,成都大运已蓄势待发,和着成都这座城市的步伐,华润置地为这里描绘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一方面,东安湖体育公园旁边的“未来之城”为人民群众的品质生活带来更多可能,华润置地将深度参与东部新区的深耕;另一方面,万象汇、木棉花酒店、图书馆的引入又将这里打造成为文化高地、商业高地,拉动整个片区乃至成都的生活水平。

可以想见,东安湖体育公园将不仅是服务大运会,它将成为一座真正属于市民的场馆,为成都共建“赛事名城”添砖加瓦。其实,仅从名字上看,“体育公园”就远非是普通的体育场馆那么简单,体育+公园,将为这个片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运之外,华润置地为东安湖赋予更多机遇,东安湖也将带给成都更多可能,在“东进”战略上,贡献更多属于华润置地的力量!


转载自:华润置地华西文化通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