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 人防」设计要点 方法

发布于 2021-03-31 07:46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

  人防结合

  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 —— 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 2 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 3 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 15m 。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 7m ,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 5m 。

  车库规模

  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 “ 中型 ” ( 51~300 辆),有时也会有大型( 301~500 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汽车坡道

  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 2 个。即:一般设计两个出入口就够了。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 3.50m ,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 6.00m 。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 15m )。规范又规定: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4m ,双车道不宜小于 7m ,因此干脆汽车坡道就设计为 4 米或 7 米。

  常规数据

  汽车转弯半径按 6 米设计,此为小型车转弯半径。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2.20 米(微型车、小型车)。我们通常的车库以微型、小型车库。

  防火设计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汽车库为2000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

  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两个。规范同时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因  此,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即两股人流。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因为汽  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住宅地下车库设计方法

  整体规划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平面布局设计与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整体社区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地面上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楼体间距等指标要求,待这些指标规划完成后,才会考虑地下停车库的布局,这种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造成车库设计不合理,实用性差:

  因为住宅的柱网、建筑结构体系布局、和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电梯井)都会对车库布局造成很大干扰,常常在地面部分的设计构图全部完成后,再设计地下车库时发现,住宅的密集柱网设计把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降低,车道不通畅,车库的实用性很差。

  在设计初期,必须把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地下车库决不是设计的附属品,要尽可能把车库集中在一个整体空间中,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一种方法是,把地上住宅沿地块外围布置,就是 “ 围合式布局 ” ,社区中部形成比较开阔的园林空间,下面做停车,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开阔的楼间距,住宅单元的通风、景观效果非常好,同时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也非常高。

  另外一种方法,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盘而言,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这时还要考虑各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平面布局

  主要包含车道和停车位布置、柱网布局、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协调等。

  一般住宅小区以中型轿车:长( 4 . 9m ) X 宽( 1 . 8m ) x 高( 1 . 8m )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停车位尺寸应为:长 (5 — 6)m x 宽 (2 . 5 — 3)m 。车位与车道成 90 °直角,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的时候,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 28 ㎡— 35 ㎡。

  较大型车库的停车通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 90 °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车道宽应在 6m 以上,车道车行路线方式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

  按照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 6X8m( 柱间停两辆车 ) 或 8X8m{ 柱间停三辆车 ) 左右。

  管线布置

  ★ 管线综合,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 应尽量使“主风道” 靠近车道边侧设置;

  • 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 1.2 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

  • 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在风道下方;

  • 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在主车道处。

  ★ 设备管线常用计算高度:


  屋顶绿化

  地下车库的设置,为社区的地面绿化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空间,一般由于车库都布置在社区比较完整、大块的空旷场地内,在顶板上部可作覆土、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花园。

  覆土平均厚度在 50 公分左右,可适应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但如果要栽种大型乔木,必须加设覆土坑。


影响地库成本因素
  • 位置

  • 范围(建筑面积)

  • 停车库设计(出入口、车位柱网、坡道、层高等)

  • 结构

  • 设备

  ★ 位置

  竖向合理布置:一层?二层?一大一小 ?

  

  人防地下室的合理位置:

  

  多层人防地下室的合理位置:

  

  ★ 地下室范围(面积)必须考虑:

  • 上部建筑 --- 结合消防电梯及核心筒范围,考虑地下室直达户内

  • 地形地貌

  • 销售和开发节奏

  • 停车数量 --- 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

  • 设备用房

  • 其他 --- 不能停车和设备房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尽量减小

  考虑以上因素后,地下室范围尽量规整

  原则:

  尽量减小地下室无用面积的范围

  ★ 车库设计(减小车库的建筑面积和降低成本):

  • 出入口和坡道

  • 车位设计

  • 柱网

  • 层高

  方案阶段控制: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原则

  

  备注:参车库防火规范

  坡道宽度:

  

  曲线坡道宽度:

  

  避免: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6 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各种停车位尺寸及通车道宽度 :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 :

  

  层高确定原则:

  • 合理的选用地下室底板的构造做法,根据实际构造来计算层高。

  • 在确定层高时,精确计算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以及结构梁高。

  • 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应采取“设备用房局部降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

  各类层高计算的基本内容:

  

  常见车库层高:

  

  常见车库层高:

  
  ★ 结构

  ● 设缝或后浇带?

  一般不设缝,设后浇带;

  地下室分建时才设缝;

  后浇带间距一般为 40~50 米。

  ● 柱网

  双边停车最经济

  ● 底板

  梁:一般不设次梁,仅设主梁;

  无梁楼盖和梁板体系,谁经济?

  ● 顶板

  对建筑的要求:确定覆土厚度,确定消防车道走向、位置。

  结构:

  施工荷载和覆土是否同时考虑?

  消防荷载

  顶板的结构布置:次梁沿长向布置的单向板比较经济!

  

  ★ 设备

  1 、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一般合建,由于场地原因才分开设置。

  2 、小区分期建设时,则有可能建一个以上的水泵房。分建与合建的基本原则:当一、二期规划已经确定,泵房合建;当二期建筑性质和高度等都无法确定时,泵房分开建。

  3 、多层地下室,水泵房及水池宜都设置在地下室的底层。

  4 、水泵房尽可能避免在住宅下设置(远离塔楼),以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

  5 、水泵房最好靠近配电间,靠近水专业主管井。

  泵房大小:

  

  备注:本表面积含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

  水池布置原则:

  生活水池一般和消防水池布置在一起;

  生活水池和结构和脱开,底板脱开,侧板若和结构紧挨,侧壁留缝 50 ,必须设顶板;

  消防水池和结构不须脱开,可利用结构构件。一般不设顶板。

  池壁厚度一般 200 。

  布置集水坑和排水沟。

  集水坑

  集水坑间距一般为 50 米,最大可为 100 米。

  平时地面冲洗用集水坑,容积宜为 1.5m3 左右,规格一般为 1200x1000x1500 。

  消防电梯集水坑、水泵房集水坑、车道出入口集水坑容积为 2.0m3 ,规格一般为 1500x1000x1500 ;

  消防电梯集水坑宜设在井道外侧。

  排水沟

  排水沟沟深 200~300 ,沟宽 250 。起点最小深度 150mm , 0.3% ~ 0.5% 找坡,间距最长 50 米左右。

  建筑明沟或结构明沟

  变配电所的设置原则:

  1 、大规模住宅小区(有多层、小高层、高层、部分商业),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 5 ~ 6 万平方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 250 — 300 米考虑。

  2 、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 7 ~ 9 万平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 250 — 300 米考虑。

  变配电所的位置:

  1 、一般在地下一层;

  2 、供电半径 250 米范围内,要靠近大型负荷;

  3 、不应设在厕浴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设双层板);

  4 、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场所。若设在地下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地面( 100~300mm )等防水措施;

  6 、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

来源: 青蛙王子娱乐站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