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设计学院 | 专业方向介绍——设计理论方向

发布于 2021-04-02 12:09



·基础部·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摄影方向·
·时装设计方向·
·首饰设计方向·
·出行创新方向·
·艺术与科技方向·
·社会设计方向·
·创新设计方向·
·生态危机设计方向·
·系统设计方向·
·设计理论方向·
·叙事空间与设计策展方向·
“理论即问题,问题即行动”
“Theory as Problem, Problem as Action.”

一、脉络溯源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理论方向教学及研究开始于许平教授。2002年,许平教授从南京艺术学院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并创建设计史论部,形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史论教研的发端。设计史论部重点聚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服务于设计学科本科生基础史论学习需求,开设包括设计史、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

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开始推动整体教学改革,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创造性构建“战略设计、科技设计、设计思维、产业设计、设计理论”五大学科建设模块,拓展和打开传统设计专业结构的边界,通过“五层次”学科发展推动设计学科的交叉能力、多专业协作能力、多学科融合能力,成为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示范,也为设计理论教研构建了新的发展基础和立场。


“三层逻辑”不仅构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理论体系发展的新格局,也是对在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为抓住设计教育新的历史机遇提出的新方案。


二、理念与标准

今天,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亦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格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际社会也正在进入新全球化和国际化节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正在面临新的关系重构和价值重构。全球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塑造新的认识体系、思维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设计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能力体系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定义新设计学科发展格局下的设计理论教研体系,如何构建适应新发展语境要求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理论教研体系成为首要问题?

基于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理论教研体系的形成“上中下”三层逻辑,并基于这三层逻辑重构和再定义在时代变革和转型的节点上关于设计理论的角色、立场和价值。首先,设计理论方向的上层定位是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组成部分。设计理论作为“思想”不仅指向了从设计出发对时代的认识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也构建了设计教育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其内核在于如何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形成一种与时代和国家发展相匹配的积极的、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其次,设计理论方向的中间层次是如何建立认识问题、思辨问题的思维和格局,构建能够洞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论方法论;最后,设计理论在基础层面是关于如何对设计的基本问题、历史逻辑形成清晰的认知,形成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三、课程逻辑

按照设计学科教改的总体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基于理论存在于通识中,理论存在于专业中,理论存在于问题中,设计理论方向构建了横向和纵向各三层课程体系:
在横向三层体系中,基于“理论即基础,理论即专业,理论即问题”三层逻辑,形成了“基础、专业和价值”三层课题设计逻辑,并具体构建“一年级基础理论课程,二年级专业理论课程,三年级价值和方法课程”为核心的框架;其中基础理论课程形成学生关于设计的认识框架和知识框架;专业理论课程形成学生的专业标准和原则;价值理论课程形成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立场。

在纵向三层课程结构中,设计理论教研基于设计学科新发展体系和“五层”结构逻辑,从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格局出发,形成了 “战略设计课程、设计思维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三层课程逻辑和知识训练体系。战略设计聚焦于宏观认识、整体把握和体系理解力建设;设计思维聚焦中观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现、认知和思辨;设计理论聚焦历史脉络、基本原理、方法标准的理解。
在全球新发展语境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理论方向将更加聚焦于卓越设计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为目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以思辨为基础、以创新为本质、以设计行动为手段、以价值创造为根本的教学逻辑,形成设计理论教研发展的新格局。

四、人才培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理论方向自2002年迄今,经不完全统计培养硕博研究生八十余位,毕业学生目前大多各大学担任主要教学和研究工作,并成为中国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包括(以下列举部分博士毕业生):
杭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设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 
邹游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厚石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嫕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江艳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苏欣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孙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
边千慧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
胡小妹 北京服装学院 副教授
赵静 北京服装学院 副教授
张馥梅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
张长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李玲 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
徐昊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叶芳 温州大学副教授
等。

课程介绍

01
设计原理
本科一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海军 / 教授,设计理论方向主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2

设计史

本科一年级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周博/副教授

《设计史》是本科生的历史与理论基础课。主要根据大的历史时间段,以重要的设计风格、流派、设计作品为中心,向学生梳理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线索。同时,也把设计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说明设计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宗教、民俗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强调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以及设计对于人类生活进步的贡献。主要的课程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手工艺时代的设计:重点讲述工业革命之前的设计历史,包括:设计的起源、古代世界的设计、中世界的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文艺复兴时代的设计、17、18世纪的设计等内容;二、机器时代的设计:重点讲述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以来的涉及历史,包括: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包豪斯与现代主义、装饰艺术运动、美国的工业设计职业、中国现代的设计的发生、国际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后现代设计等内容;三、信息时代的设计:重点讲述可持续设计、信息设计等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郭雅楠

匡慧

03
深入经典-阅读与写作
本科一年级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一般的通论和通识性的课程,往往蜻蜓点水,对于重要的作品很难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学习和探索的深度决定学生未来创作和思想的高度。所以,我们需要有一门建立在经典作品或经典著作基础上的深度学习和体验的课程。因此,“深入经典”是一门关于“眼高”和“脑补”的集中训练课程,通过一定的时间,从多个角度深入经典,以补足一般概述性的史论课程对于相关知识的蜻蜓点水的介绍。通过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细微观察和阅读,从而获得感性和理性的升华。

马千里

赵恒阅

04
社会设计创新理论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周子书/副教授

该课程对“社会设计”在创新过程中八个核心环节进行了思考:从理解时代特征下的社会过程,到选择具体的规模与地方作为行动的开始;从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们的信任,到理解产生社会问题的系统和组织;从异质链接的创新方法,到循序渐进的社会交互;从与不同价值观的沟通,到精准的传达交付并获得反馈;从方案系统的升级到执行组织的进化;进而通过叙事的力量进行意义的建构。

该课程希望将社会设计的创新过程更清晰的解构成对其实现步骤 “本质”的理解。不是为了提供所谓的标准设计方法,而是鼓励每个人在理解创新本质后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实现路径。

最后,课程初步提出现阶段社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设计师以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在与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社会交互中,探索社会生产、消费和分配的改良或替代性模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重建社会资本,以获得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书目
[美]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何畏、易家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European Commission. (2013) Guide to Social Innovation.
大卫·哈维:《资本的时间与空间》2016年6月16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讲座
[英]尼克·斯尔尼塞克:《平台资本主义》,程水英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英] Guy Julier,2017,Economies of Design.(p.11)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美]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王志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向飙、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与向飙谈话》,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Marc Augé, (1992) Non-Places: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David Harvey.(1996) Justice, Nature &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Oxford:BLACKWELL. W.Brian Arthur:《技术的本质》,曹东溟、王健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英] H. Porter Abbott.,2008.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 2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05
设计理论5:艺术符号学
本科二年级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符号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形象思维特征,建立起人造事物、形象、符号与人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对于训练学生的艺术和设计感知能力极为重要。本课程将对艺术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做一般性的介绍,并初步使学生学会通过系统的查找资料、收集大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对某一类符号做较深入整理和研究的能力。课程以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和它在当代潮流语境下的应用为核心,对艺术符号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生活语境中的变化做一种研究。尤其是通过研究,建立起学生对中国人的古典艺术与当下艺术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的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文化在符号学意义上的传承与变异,以及创造性与文化象征之间的关联性。

胡阿提·吾兰

杨茗月

06
系统思维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李世奇/副教授

系统思维精读研讨课,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人类在系统论、控制论、复杂科学领域达到过的智慧高度,起到思维启蒙的作用。同时,理论课程也将以科普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当下尖端科学、前沿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版图。
07
视觉传达设计精读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潘镜如/副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8
设计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本科三年级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本课程主要包括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导论两部分。 
视觉文化导论部分:
设计学院多数专业对视觉文化研究具有高度的认同性,而且设计本身,从广义的层面上来看,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包括当代艺术、摄影、电影、多媒体、广告等内容在内的、更广阔的视觉文化的研究和认知,对于学生加强业务修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为打破学生进入专业之后过度的专业化,为加强设计学院的学生在一个更广泛的视觉领域的了解和修养,增强其对时代敏感问题的认识度,增强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活力,所以开设本课程。 

物质文化导论部分:
本课程试图从物质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设计和艺术文化现象进行有益的探讨。艺术设计作品或人工制品大都有其物质载体,它们依托于人类的造物体系,并存在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之中。物质文化导论主要就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讨论,主要研究人工制品内部的造物观,物品的体系,以及物品在交换、传播和礼仪等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嬗变。

李多恩

张乐

09
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
本科生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大四上半学期,按照设计学院的要求,学生要完成本科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是一般的论文写作,有着比较严格的写作要求。本课程采用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本科学位论文,以及如何撰写本科学位论文。 
本课程主要讲述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方法与写作流程。第一讲,重点讲述什么是学位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着手准备写作;第二讲,关于学位论文的基本构成、类型、写法、用法与写作规范;第三讲,问题与方法,几种基本研究方法的选择与适用;第四讲,案例分析。


研究生课程

01
设计思维
研究生一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海军/教授
李卫/教授
邱丰顺/教授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 Rolf Faste任教于斯坦福大学时将其作为创意活动的方式。设计思维是一种整合了人文、商业和技术等要素来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其核心是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深入理解用户感受,认为探索用户潜在需求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其后David M Kelley推广这一概念,“设计思维”得以被IDEO的商业活动所采用。 

Peter Rowe 在1987年出版的书《设计思维》中首次引人注目地使用了这个词语,为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实用的解决问题程序的系统依据。1992年, Richard Buchanan发表标题为《设计思维中的难题》的文章,此外IDEO 近年出版的《IDEO,设计改变一切》也将设计思维作为重要内容,IDEO总裁Tim Brown(兼授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任教设计思维课程)总结道“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它提炼自设计师积累的方法和工具,将人的需求、技术可能性以及对商业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设计思维不只是“产品”、“服务”的设计,还涉及流程、经营模式、组织运作、工作环境、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可以学习的创新设计模式。是一种结构完整的思维模式,一种适用于任何行业、并且可以产生富有意义与建设性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设计模式。

因为疫情原因,本课程需要在线授课,今年“设计思维”课程决定以讲座方式进行,每周一次一位老师结合课题特点及自身经验进行课程讲座。同学可结合老师的讲座进行思考、整理和分析,在第四次结课安排中,由学生向三位老师进行提问。学生需要根据四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关于课程的“知识图谱”。

02
问题与课题5:设计理论
研究生一年级理论型课题
中国现代设计史专题研究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这门课主要围绕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展开。分两部分进行:前四讲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讲述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法,带领学生了解并进入这个学术领域,并布置学生需要选择和完成的研究课题。后四讲学生主讲,他们围绕该课题展开的研究、发现和思考,师生一起讨论。


03
服务设计研究
研究生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海军/教授
孙子唯/副教授
郝凝辉/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4
硕士学位论文写作
研究生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周博/副教授

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学位论文是最为重要的学术产出,是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准和学术贡献的主要依据。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写作,需要严谨的学术规范、翔实的材料依据和理性的逻辑思维,需要尊重前人的学术积累,并慎重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建立合理的论说结构,从而达到研究生应有的研究写作水平。本课程将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学术领域重要学者的20到30篇博士论文,去理解什么是学位论文,并对一些具体的写作问题展开讨论。

解玺霖,《叫魂》读书报告

周蔓亭,《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读书报告

王言如丝,《虚拟艺术》读书报告

05
设计史研究方法
硕博理论型课题
任课教师
宋协伟/课程主持
周博/副教授
王乃一/讲师
Sarah Teasley/外请
Tina Lenz/外请
王馨月/外请

该课程分为两部分:全球设计史课程通过讲授近20年设计史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变化,以及其构成了超越民族史、国别史甚至世界史范畴的全球设计史之所以成为可能的重要背景,使学生了解“全球设计史”作为工具的理念,进而帮助他们认知当今在全球网络中的实践;设计人类学课程希望邀请人们进入设计过程,以参与式的方法进行实践。希望通过结合设计学理论与人类学方法,来进行设计人类学的相关探索。课堂聚焦于人本身,从自我观照到人与人、人与物品、人与环境关系的洞察,以启发性的案例来引入一系列设计人类学重视的批判性话题。

刘畅,photovoice:zoo without animals

杨巧禾,永生仪式

设计理论方向毕业生研究成果(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学术交流与展览策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与世纪同行文献展——
1918-2018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设计教育

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理论方向

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理论部创设于200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设计学术研究的重镇,培养了数十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佼佼者和学术带头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