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最美人物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于 石
2021年03月18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故事】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这样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为97岁高龄的夏森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夏森老人激动地要从轮椅上起身,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俯身,微笑着示意她安心坐好,将鲜红的荣誉证书送到她手中。这是至高的礼遇,也是崇高的礼赞。14岁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点评】
每次说起学生、学校、教育、脱贫这些话题,老人就会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去过的地方、遇到的学生。在她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求学的孩子,最关心的还是脱贫的事业。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生不变的追求。从积极投身革命,到专注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再到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夏森这一“献”,可说是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颗赤子心、满腔家国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当发现一些地方教学环境依然简陋,当看到有的贫困学生还在辍学边缘挣扎,夏森毅然为自己的晚年锚定了目标:“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因为吃过苦,所以才会对吃不饱、穿不暖有更深感触;因为懂得教育的价值,所以才会更加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希望。一封由32名贫困大学生联名写给夏森的感谢信里说道:“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行的动力,当下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志。有人远赴边疆教书育人,有人继续深造学有所成……对资助的学生,夏森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育人观:考上什么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思想道德表现,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知道,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有了这层底色,孩子们才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拥有立身之本。
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教室课堂……正是如夏森这般鞠躬尽瘁的身影,书写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成就了一个个志存高远的梦想。谈及多年来的捐助,夏森说,“革命了一辈子,就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聊起接下来的打算,她表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帮助到每一位寒窗苦读的学子”。这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也是一位老前辈的愿望。唯有让奉献的种子发芽生长,让家国的情感传承不息,才是对老人最由衷的报答、最真诚的回馈。
学习党史,青年担当
责任担当,青年成长
点燃青少年学习党史热情
2021/03/17 13:51:05 来源:新华网
陈娜娅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各地深入开展,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如何用“年轻人的方式”点燃青少年党史学习的热情,向青少年一代讲好“过去的故事”,是当代党务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传好接力棒、激励后来人的“必修课”。
让青少年更好地与党史对话,要会用“青少年的话”。做群众工作只有先学会用群众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话才说得下去,群众才能听得进去。做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也是这个道理。提高党史教育对青少年的感召力,就当学会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表达,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轻快形式来传播,比如动漫、话剧、RAP等。通过“党史+艺术”“党史+文创”“党史+直播”等新方式,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让党史教育展现出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的青春样貌。让青少年更好地与党史共振,要读懂“青少年的心”。在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教育已经难以走进他们心里。比起“从上至下”的灌输,他们更崇尚“由下而上”的思想交锋和个体表达。近年来,多地探索“沉浸式党课”“红色朗读亭”“行走的党史”等教育手段,让青少年自己扮演党史人物、自己担当党史主播、组队打卡党史圣地,在互动体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启示我们,只有顺应青少年的所思所盼,把当时学习教育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他们才能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精神产生更深度的共情共鸣。多读历史,方知兴替。党史不仅属于过去,更连接着当下和未来,党史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终将由青年一代来继承、发扬和坚持。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向历史纵深掘进,着眼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加精准赋能、量体裁衣,让身处历史变革大潮中的当代青少年们,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启迪智慧、振奋精神,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强大动力。家国情怀,崇敬英雄
历史不容抹黑,英雄必须捍卫
郑岩
2021年03月19日19:2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连日来,戍边英雄对蓄意挑起事端、暴力攻击我边防官兵的外军予以坚决回击的事迹,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就在举国上下致敬英雄、缅怀烈士之时,一些宵小之徒发出了贬损英雄、歪曲事实的杂音。从潘某在微博上颠倒黑白,到网民“辣笔小球”诋毁戍边官兵,再到个别企业将烈士口号作为商标提交注册申请,相关事件有悖公序良俗,为人所不齿。不讲根据的揣测,其心可诛的措辞,折射出一些人的“流量思维”;幸灾乐祸的行为,趁机渔利的冲动,呈现出一些人的“逐利冲动”。为了吸引眼球、谋取私利不择手段,以言论自由和观念不同为幌子践踏红线,实际都是讲利益不讲道义、蹭热度不计后果的行为,既触碰了道德底线,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流量思维、逐利冲动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英雄者,国之干。祁发宝、陈红军等英雄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抒写了钢铁之师的荣耀,捍卫了领土主权的完整,也护佑了人民生活的安宁。向英雄致敬,正是为了致敬那些负重前行的勇士,正是为了弘扬爱国卫国的精神,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而抹黑英雄、颠倒黑白,事实上是对历史事实的轻视、对民族精神的无视,以期实现混乱历史认知、瓦解信仰根基的图谋。如此行为,当引起所有人的警惕。对待历史、对待英雄的态度,决定着一个民族能走多远。从为黄继光、刘胡兰等英烈还原真相,到依法打击亵渎英雄的行为,是因为我们明白:历史无所谓远近,英雄无所谓古今,唯有始终铭记、心生敬畏,才不会因为忘记而导致背叛,不会因为轻视而动摇价值坐标。也正是因为葆有敬畏历史、崇敬英雄的传统,那些不变的经验、不朽的精神才能不断熔铸于当下,带领中华民族穿越风雨、创造奇迹。正义的审判永不缺席。警方对“辣笔小球”刑事拘留、对潘某开展追逃,知识产权部门驳回相关商标申请并予以公布谴责,彰显了法律对英烈荣誉的保护,让人们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但我们在明确法律底线的同时,也需要打造精神高地。从净化网络空间,到讲好英雄故事,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多管齐下,才能让正确史观、英雄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崇尚英雄进而英雄辈出,铭记历史进而创造历史”的良性循环。让我们欣慰的是,戍边英雄事迹发布后,“他们是为我而死”“祖国山河寸土不让”“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等话题不断冲上热搜,这样的正义呼声是对噪音杂音的最好回击,彰显了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不断积聚尊崇英雄的浩气、铭记历史的正气,中国必将一往无前。聚焦文化,文化强国
《士兵突击》,家国情怀
2021/03/1915:07:08 来源:新华网
宋 燕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15年前,一部《士兵突击》火遍大江南北;15年后,剧中人物同台相聚,唱起“钢七连”连歌,向戍边烈士致敬。 一部电视剧走过15年,没有被时间淘汰,反而成为几代人屡屡重温的经典,一次次点燃热血沸腾的激情,其中原因,除了剧情、人物、演技等走心外,更主要的是这些元素所传递的“三观”正,表达的精神“内核”硬,能够经得起岁月敲打、时代考验,穿越时空引起人们共鸣。 成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之一。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遇到困惑和迷茫。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士兵突击》是一部指引成长方向的燃情励志剧。家境不好、资历一般的“许三多”经过在部队大熔炉中的千锤百炼,最终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军人。“破茧成蝶”的蜕变靠的是百折不挠的坚定毅力,是矢志不移的钢铁意志。这份毅力与意志,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千万心田,生根、开花、结果。“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们给混了。”“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类似发人省醒的“金句”台词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成长中的座右铭。就像有网友说的,只要自己心情不好或迷茫时,就会打开《士兵突击》,用“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一直激励自己。“惟其真实,所以动人。”许三多、袁朗、高城、史今、伍六一……《士兵突击》以极其朴素的影视语言,勾勒了一幅中国军人群像,用艺术表达真实地呈现中国军人高尚、纯粹的精神和价值谱系,以及对人民和家国的深情大爱。15年来,它激励和吸引着代代青年走进绿色军营,接受铁血淬炼,矢志保家卫国。在铁血军人中、在热血军营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许三多”的样子,看到“钢七连”的样子。这其中,就包括戍边英雄、烈士肖思远。在《士兵突击》的重聚现场,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父母含泪追忆儿子受“许三多”影响选择参军卫国的往事,令人心痛,更让人感动。是啊,正是一个个“钢铁意志钢铁汉”,怀揣着只为中国的“清澈的爱”,在面对外军公然挑衅时他们英勇无畏一心向前,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清净祥和、平安喜乐。也正因如此,我们对“辣笔小球”、潘某等造谣诋毁英雄烈士的行为更加深恶痛绝,必须严厉打击、虽远必究。好的角色不会被忘记,好的作品永不褪色。今天,当我们再次聚焦这部剧时,不仅是回味热血青春的记忆,更是向一群用鲜血甚至生命诠释崇高信仰的“最可爱的人”致敬,向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品质致敬。时下,恰逢一年新兵入伍季,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怀揣参军报国梦,奔赴海岛大漠、雪域高原、深山老林,用无悔青春书写铁血篇章。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