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清明

发布于 2021-04-04 12:53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当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响应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的号召,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设计艺术学院四方联合主办,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符号融合时代特点进行「再设计」。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组「清明」系列海报。





作者:陈怡然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清明·青山·青团,青团的那种绿色一见就爱上,它就像一座小山,放在锅里一蒸,揭开锅的那一瞬间,像极了漫天春风中最灵幻的那一阵,常沁人心脾,不经意间将春天的绝美发挥到了极致。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



作者:周彤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我将柳条枝干的纤细绵长自然垂挂的曲线作为“清明”二字笔画的主干。赋予其字的自然特征,再通过抽绿细长的柳条作为文字些许笔画的补充和修饰,让整体处于一种“柳条垂挂”图形化的状态下,又保持文字的可读性。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作者:王瑜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雾是清明最真的代表,雾亦是思念的载体,它载着千千万万的思念从天而降,雾飘散在空中,渗到山林深处,化作一滴滴甘露滋润着万物,那久旱的种子,那久旱的心,被滋润的展现出勃勃生机。天清明,地清明,天地一片清明,山清明,水清明,山水一片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清明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因此,清明期间常常会下雨。





作者:李丹阳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记忆里每当清明时,总是伴随着雨水和微微凉风。那时,绿枝已侵入深春,竹林中长出了许多新枝叶和竹笋,而盛开的花也会在疏雨中纷纷落下。清明细雨时,我们怀着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新春的喜爱,不回头地一起走向下一个节气。宋代诗人刘涣描写的就是如此一番场景——“小窗新绿着枝轻,寒逐东风阵阵生。燕子不来花落尽,一帘疏雨又清明。”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作者:李格格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吃青团,话团圆。吃青团的习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个个圆润软糯,因此它还有团圆的寓意,在清明时节每家每户也会团聚一起打青团、吃青团。用艾叶汁和出的青团不仅清淡可口,同时还可以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




作者:张卓然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正是人们亲近大自然,踏春赏景的时节。作品主要是选取了蜗牛的形态,表现清明时节在雨后骄纵的活跃状态,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清明节踏青作为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任晓煜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整张海报则以“雨”为切入点。清明时节的雨绵柔细密,便采用细线条以及密虚线来设计该诗的字体;春雨连绵不断,所以我将部分字体的笔画省略连接;春雨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水花,所以在部分字体中加入浪花的元素,使画面更有动感。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谢星语
指导老师:蒋可炘
设计说明:
绵绵春雨轻点在湖面上,泛起了圈圈涟漪,柳叶正飘忽忽地打着转儿。声声问候顺着流水飘向远方,句句哀思伴着细雨沉入心底。“清明”两字暗藏在涟漪其间,水清明而天地间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来源:视觉传达设计系 
 编辑:郑伊煊 
 责编:刘子杰 
 审核:刘超群  唐   榕 
 投稿邮箱 :sjnews@caa.edu.cn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