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工人跑去送外卖,曹德旺:都去送快递外卖,中国制造业怎么办
发布于 2021-04-07 02:02
“”
60万名工人的选择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从2020年1月到7月,这短短半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外卖小哥增加了约200万人。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而这个数字,迄今为止,仍在不断地增长着。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这增加的200万骑手当中,有30%是来自于工厂。
也就是说,有约60万名工人从工厂离开,加入到了外卖小哥的队伍当中。
工厂工人的流动性极大,员工流失率也一直都十分严重,企业招工难,想要招募到年轻人就更难,这不单单是近期才有的情况,而是一贯的。
与工厂招工难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地区外卖行业的人数暴增,乃至趋于饱和。
于是一些年纪稍大、对外卖又不甚熟悉的工人们在告别工厂之后,便转而投身到了快递物流等新兴行业当中。
这令中国有名的实体企业家曹德旺倍感忧心: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厂,宁可去送外卖、送快递、当保安。目前,中国制造业的 “用工荒”趋势越来越严重,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
要知道,工人的跳槽每天都在发生着。可怕的是,选择跳槽转行的也不再只是“心气浮躁”的年轻人,许多中年人也跟着离开了这个行业。
许多制造业工厂处于既招不到人又留不住人的局面,变得越来越困难。
例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富士康工厂,这是个全国多数城市都有的“连锁性”工厂,规模不可谓不大,但就是这样的企业,几乎一年四季任何时段都在招工。
他们面向全社会,从线上到线下,广告打得热火朝天,宣传页上的薪资水平看起来也极具吸引力,一说富士康,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
他们招募工人的要求也极其简单,身体健康、小学以上学历、经验不限、男女不限、年龄18到45岁左右均可。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年轻人想要进这样的工厂工作,过程都易如反掌。可即便如此,工厂招到的人数与需要的人数比起来,仍有较大差距。
这不得不让工厂老板们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已经普遍不愿意进厂工作了。
包括国内新兴科技行业巨头华为公司同样也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且不论华为公司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力,单说华为公司的待遇,相比同行业而言绝对是出了名的良心,很多岗位都极其热门,常常引得千万人竞争。
许多应聘的失败者都在网络上吐槽,尽管已经很努力,但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还是没有被面试上。
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招不到人呢?事实上,华为公司确实有一个岗位是十分不讨喜的,他们常年招募,条件极低,无需高学历。
这一点上华为甚至比富士康更狠,直言学历不限,五险一金完备+包吃住+双休+年底双薪。
此信息在招聘网站上挂了一年又一年,却谁也不愿意干,那就是普工。
待遇方面,底薪两千多元,时薪20元,这样做下来,每月拿到六七千元不成问题,加上食宿全包,生活上无需其余开支,听起来似乎很不错。
但实际情况是,普工这一岗位非但无法与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竞争,甚至连最苦最累的家政服务行业也竞争不过。
一个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哪怕身无长物,他的首选也会是在大城市的繁华一带扎根。
在餐饮服务员、洗碗工、家政服务、搬家服务、洗车员、保安保洁这些岗位里挨个挑一遍,怎么也轮不到进厂打工。
因为,对他们来说,在城市里至少能学到东西,积累阅历,而进厂工作,无异于井底之蛙,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
形势变了,观念也变了
在上个世纪人们的观念当中,进厂当工人是极其荣耀的事情,待遇稳定且不易失业,是“铁饭碗”的一种。
反观做生意、打兼职等自由职业则会被认为是没有门路、得过且过,甚至是形势所迫之下的无奈之举。
现在则恰恰相反,进厂打工被看作是走投无路的被迫选择,生意人和自由职业者反而被认为有办法,常常被人们羡慕。
作为自由职业的一种,外卖不失为在进厂打工与城市接轨之间最好的连接方式。
很多在工厂里待了数年的工人们,决定进入城市打拼之后,会投身快递行业以便熟悉路径,而选择成为外卖骑手的青年们则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他们一方面看中的是外卖行业多劳多得且按天结款的便利性,这让他们产生一种赚多少钱取决于自己付出多少劳动的感觉,甚至有种自己掌控人生的自由感。
而不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摆在上司面前,奖钱还是扣钱完全在于上司对他的评价。
劳动成果不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被窃取,而是更适合攒钱。
另一方面,他们借助送外卖的机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人脉也随之拓宽,加上送外卖只是一份兼职,不会压半个月工资。
不想做随时可以退回押金,从这个行业抽离。
未来如果他们攒够了钱想要创业,或者得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机会,也方便随时转行。
前几年曾经曝出过一则新闻,讲的是北京一位高薪高职的都市白领主动辞职前去送外卖,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据白领介绍,自己常年待在办公室里,无暇锻炼身体,造成腰酸背痛、严重脱发,心情也不好。
现在他想通过送外卖的方式锻炼身体,换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引得网友们一阵感慨:“说不定哪天遇到的外卖小哥曾经就是位牛人”、“说得真对,我也想去送外卖了”……那么,外卖行业真的像大家想象的这么容易吗?
想来不尽然,有人为了锻炼身体送外卖,有人为了体验生活送外卖,更多的人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多一份收入,为了还清各种贷款,为了储蓄资金,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
工厂打工常常面临着无暇照看父母、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难题,而送外卖则完全不影响这些。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外卖酬劳的单薄,以及外卖小哥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汗水。
据悉,外卖小哥送上一单的酬劳通常在七八元钱左右,而外卖小哥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品送达,否则将面临罚款。
为了争分夺秒,外卖小哥在马路上的安全问题常常令人担忧。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他们,例如特殊天气、交通堵塞、保安保卫不肯放行等等。
外卖小哥的每一分钱都是顶着风险和汗水换来的,其中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可就是在外卖行业如此艰难的境况下,外卖小哥的数量依然在朝着1000万人的目标狂奔。
这也就是为什么曹德旺董事长会说出“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这种话。
招工虽难,错不在工人
由于外卖行业人数激增,许多经常点外卖的人们也都看到了这么一个现象:每当我们下完订单,用不了几秒,马上就有周围的外卖骑手接单,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这很难不令人们意识到,外卖行业实际上已经到了趋于饱和的状态。
外卖行业饱和之后,骑手接单也越来越难,赚到钱的机会也相对减少了许多,引得那些长期赚不到钱的骑手们纷纷转行。
可是,当外卖行业的人员竞争减少之后,工厂的招工难问题解决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从一些招聘网站上刊登的信息可以看到,那些大厂的普工职位依然远远招不够。
通过记者的街头采访,许多出现在镜头当中的年轻人纷纷表示:“当然选择送外卖了”、“当服务员比进工厂好多了,那能比吗?”“工厂那种工作太折磨人了”、“重复性工作,没有乐趣”、“工厂容易加班,对身体不好”、“没有私人空间,不能忍”……
但是,如果仅仅从这样的回答就得出“年轻人不努力”、“年轻人不肯吃苦”的结论,恐怕还为时尚早。
除了进工厂以外,有许多工作在强度上更加折磨人,许多年轻人上班已经上到了“996”、“007”的地步,早已尝透了辛苦的滋味。
难道保洁、保安、服务员不辛苦吗?洗碗工、外卖骑手、工地搬砖,哪样不辛苦?
为什么尽管一样辛苦,年轻人还是不愿意选择到工厂里工作呢?
我们把视角拉回2010年,富士康的十几名员工纵身一跳,引发了社会热议,厂内针对工人的高压半军事化管理也一度引起舆论的谴责。
据悉,工人生活条件差,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劳动强度也大。
但工人们牺牲了隐私以及正常的娱乐活动所换来的只有被层层盘剥的薪水,且并不受人重视,也难有晋升空间,长此下去,心理和生理都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些员工听说人死了以后,家人能够拿到十万元的赔偿款。
想到他们长期不在家中,对家人不能尽到责任,在这样强烈的自责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出了这样的傻事。
回想上个世纪的工厂,曾经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工作虽苦,但好在时间不长,单位还给分房住,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拿到的薪水也足够维持生活。
加上工作稳定,故而人人都愿意进厂工作,甚至想方设法也要当工人。
反观现在的工厂,多建在郊区,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把七八个成年人聚集在一个宿舍,用严格的管理制度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诱导他们“自愿”加班。
使人们像机器一样日复一日地进行那些重复性的工作。
工人的福利没有了,限制反而变多了,压力也变大了。
这样的工厂,试问如何能吸引到年轻人?
反倒是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工作,这才是一种正常现象,这能证明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个性是觉醒的。
有句古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若工厂的待遇能提高到都市白领的两倍,哪怕再苦再累也会有人前赴后继。
中国人从来不怕吃苦,只是不想吃无谓的苦,到最后不但牺牲了家庭的陪伴,还赚不到太多钱,落个徒劳无功。
今日的工厂之所以招工难,根本原因是劳动强度与所得报酬不成正比,年轻人即便拿命换钱也换不到几个,除非走投无路,否则谁会想不开去自讨苦吃呢?
这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企业管理者的问题。
对比之下,华为公司从非洲等地引进外籍劳动力的做法相对可取,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中国的制造业依赖每一位普通工人的努力,而单方面的吃亏是不长久的。
只有在酬劳和工作强度等诸多方面真正做到人性化,切实地为工人考虑,才有可能改变社会对工厂的看法,重新得到年轻人们的青睐。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