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插画师/设计师 | 九种非遗技艺齐聚苏州,等你来驻地!

发布于 2021-04-07 13:14


谷雨时节

一场关于童谣与非遗之美的共创之旅
即将在苏州开启!

本期共创营
将邀请9位插画师/平面设计师
与9位非遗手艺人联合共创
驻地期间食宿费用全免

目前9位非遗手艺人已就位
如果你是插画师、设计师
如果你想了解非遗传统技艺
如果你想尝试绘画与传统技艺结合的新挑战
来参与共创吧!
4月,我们在苏州等你!

艺术文乡野共创营

——非遗与童谣之美 


共创营海报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本期共创营我们将招募9位来自全国的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在苏州与9位非遗手艺人一起,用共创营的方式,让当代艺术与传统工艺互相碰撞,探讨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期待这样的你 



热爱民艺
心态开放
乐于沟通和分享的
插画师/平面设计师


你将得到 



与非遗手艺人的深度交流
与其他艺术家的激发共创
行业专家线上主题讲座
驻地作品展览
后续作品出版机会
舒适的创作环境与自然风光


参与共创非遗技艺与手艺人介绍


本期共创营,有来自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传承人、竹刻艺术家;来自福建泉州的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李尧宝刻纸、金苍绣传承人;来自山西平遥的泥塑、漆器手艺人,以及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雕刻师;共9位手艺人参与共创。

以下非遗技艺与手艺人介绍按照苏州(吴语方言)、泉州(闽南方言)、平遥/华县(中原官话)三大方言区,以姓氏拼音排序。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乔麦


 

乔麦,本名乔兰蓉,苏州版画艺术家、桃花坞木版年画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乔麦年画品牌创始人,苏州市姑苏区非遗保护联合会理事。

师承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王祖德,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卢平先生。长期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与文化交流,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地方美术展,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国内外大学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节等收藏,并受邀赴海外参展和交流,广受赞誉,屡获殊荣。

乔麦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苏州-竹刻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

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汉族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中国竹雕艺术于明末清初成熟后,流派也逐渐形成并展示出来。嘉定派奏刀深峻,洼隆深浅,传达文人的野趣朴茂;金陵派惜刀不舍,重薄轻厚,表达工匠的文化情怀;至于浙派竹雕,则另僻蹊径,皮雕留青,强调韵味,追寻笔墨之欢。

竹刻艺术家倪小舟


 

倪小舟,当代竹艺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6年开始从事竹刻创作,2000年移居甪直古镇创办个人工作室。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数十年来以艺养艺收集历代竹艺、古代苏工木雕、文房雅物及相关文献资料2千余件。
2018年被世界竹滕组织授予”亚太竹艺工匠”称号,同时竹艺作品《留风》被世界竹滕组织永久收藏。2018年《断竹系列》作品应邀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水墨经验”当代艺术展。

倪小舟竹刻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苏州-刺绣   


苏绣为苏州刺绣之简称,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及整个太湖流域。它与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自明代以来,苏绣大师辈出,流派纷呈,目前尚有确切传人并有影响的苏绣可分为三大谱系:一是传统细绣,二是沈寿所创的“仿真绣”,三是杨守玉所创的“乱针绣”。这三大谱系的技艺都有着丰富而多变的适应性,完整而系统的技艺法理,具有传统的书画品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邹英姿


 

邹英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首届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
六岁开始随母亲学习刺绣,后随恩师王祖识先生深研刺绣技艺。多年来潜心研修画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刺绣艺术特点。凭着自己对刺绣艺术的独特的领悟与诠释,在刺绣艺术题材的原创和针法的创造及创新方面进行了不倦的探索。
2008年所独创的 “邹氏滴滴针法”,是第一件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自2011年起,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刺绣外观设计专利92项,设计版权多项。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展会大奖,作品《色空不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缠绕》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按照原比例复绣敦煌莫高窟流失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捐赠给敦煌研究院收藏。为国际友人和国家元首等名人定制的刺绣肖像也深得各界好评。
邹英姿苏绣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泉州-金苍绣



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台两地的宗教绣品,即采用刺桐绣的一种特长刺绣技艺金苍绣。金苍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在罗缎的底子上,用金丝线绣出各种美妙的纹样,特殊针法有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龙鳞迭甲等。由于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民间叫金葱绣,雅化为金苍绣。

宋、元之际,刺桐缎举世闻名,刺桐绣逐渐普及,由个体生产逐步扩大为商品性生产,同时出现专营的绣铺。南宋南外宗正司迁泉州,皇亲集中泉州居住,带动了泉州刺绣业的繁荣。此外,泉州自宋以来,就有“此地古称佛国”的美誉。至明清,地方戏曲繁荣,宗教绣品和绣制戏服、道具需求量大,推动了刺绣业的进一步发展。

泉州金苍绣品制作过程有八道工序:画稿、打孔、绷布、印图、金葱平绣、金葱凸绣、上浆、组装。应用金苍绣的闽台宗教绣品,主要有庙宇绣品、道场绣品和阵头绣品。此外,戏服、喜庆绣幛等也广泛应用金苍绣技艺。

泉州金苍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明霞


 


黄明霞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金苍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苏进治,是其最得意的门生。为了让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苍绣,创办“黄明霞刺绣工作室”,广收学徒,从事金苍绣三十七年,其作品多次参展及获奖。

黄明霞金苍绣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泉州-刻纸


泉州刻纸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但传统的刻纸比较简单粗糙,直到李尧宝的刻纸图案问世,泉州刻纸在艺术上才有了突破性的飞跃,从简单到高雅和精细。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李尧宝继承其父李九史的油彩画技艺和其兄李琦的刻纸工艺,吸收古典图案纹样,创造了阴刻刻纸图案用于油漆贴金箔、蓝印花布等油纸模,从最早的工具图案逐步演变为阳刻观赏图案。李尧宝还把刻纸技艺运用到泉州料丝花灯上,使泉州刻纸的技艺有了延伸。
李尧宝刻纸作品构图奔放自如,布局严密紧凑,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其作品曾经被政府作为外宾礼品。

李尧宝刻纸传承人黄丽凤


 


黄丽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尧宝刻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国家一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民协花灯艺术专委会主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委会主任。

黄丽凤自幼随中国著名刻纸、花灯艺术家李尧宝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珠琴老师学艺。在家庭的薰陶下,全面继承了李氏刻纸、花灯的精髓,在创作实践中,吸收现代设计理念,创新研发,艺术水平受到业界的一致认同。

同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传播与产业化保护实践,不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编辑校本课程,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积极组织中国传统灯会、花灯比赛。

  黄丽凤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泉州-木偶头雕刻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头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品。泉州历史上曾出现不少雕刻能手,江加走是20世纪中叶一位裕后光前的雕刻艺术大师。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制作精湛,刀法洗练,形象生动,造型多姿,性格突出,脸谱结构严谨,粉彩鲜明,装饰意趣,构造精巧,五官活动,表情丰富,妙趣横生,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是我国民间传统木偶头雕刻技艺极为珍贵的财富。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四代传人黄紫燕


 

黄紫燕,泉州市花园头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四代传人,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1991年至今于“泉州市黄义罗木偶头雕刻艺坊”和“泉州市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传习所” 从事创作和传承等工作。从艺三十年来,潜心钻研木偶头雕刻技艺,刻工精细,豪放的刀法中带有女性的细腻。作品曾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项金银铜奖,受海内外人士青睐收藏。

 黄紫燕木偶头雕刻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平遥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已初具雏形。在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唐代开元,平遥漆器制作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作工序流程,髹饰技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漆器制作风格,遐迩闻名。

明清两代,随着晋商的足迹,平遥漆器销往全国,更远到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以“描金彩绘、堆鼓罩漆”为主要特征的漆器新风格,远销西欧、北美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梁晓明


 

梁晓明,山西平遥人,1996年跟随梁中秀大师学习漆艺,至今一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工作室工作。2011年为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制作了大型屏风《五台圣境》。2012年与梁中秀大师合作漆画《山西风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梁晓明漆器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平遥-泥人雕塑



泥塑艺术来源于民间,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其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汉代,盛于唐宋,常见于寺庙道观。清代以后,泥人雕塑技艺的范围逐步从寺庙道观扩大到整个民间,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捏制小泥人的手艺人,这些小泥人的高度大都在一尺以下且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至今,泥人雕塑技艺已发展成为一种最能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 
晋中泥人雕塑艺术,以泥土,面粉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作品题材主要以人物肖像、佛道教题材、场景雕塑为主,善于捕“神”,形象在外,功夫藏内,古朴厚重。

晋中泥人雕塑代表性传承人张荣


 

张荣,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雕塑代表性传承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受父熏陶酷爱泥塑,十几年来走南闯北学艺。2003创办个人作品展,2018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国家级),2019年获山西省工艺美术第六届“神功杯”工艺品雕刻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省级)。

张荣泥塑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华县-皮影雕刻



皮影,又叫傀儡戏、灯影。在华县,又叫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

华县皮影雕刻技艺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其历史远可追至唐、宋时期,发展鼎盛期当在明、清之际。华县皮影一般由牛皮刻成,皮质优、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含义深刻,作品造诣高。华县皮影的制作非常复杂精细,要经过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刻上足足三四千刀才能做成。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国皮影雕刻首届金刀奖获得者汪海涛


 

汪海涛,陕西华县人,自幼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学习华县皮影雕镂技术,13岁开始皮影雕镂。2000年,随父至西安在“汪天稳工作室”从事皮影雕镂技术。2003年,参与大型皮影作品《清明上河图》的雕镂,2008年参与《唐明皇击鞠图》制作,此作品获得2008年中国民俗收藏精品银奖。

汪海涛参与制作的皮影作品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童谣与非遗之美


内容安排:

工艺的展示与研讨
艺术家与手艺人的交流

共创工艺的新尝试

以童谣为主题的创作

肢体记忆与潜能激发

故事分享

篝火晚会

时间:
 4月19日-25日 

(18日抵达,26日离开)


地点: 
 苏州悦丰岛有机农场

主办方将提供以下的支持:

1.共创空间及创作材料

2.共创营期间的住宿与餐食

3.文献艺术展览

4.相关的媒体报道

5.后续绘本出版机会

您需要配合:

1.全程参与共创营并完成创作目标

2.建议携带常用顺手的创作工具与材料

3.提供简历及作品集

4.自行解决出发地至共创营的来回交通

5.共创营期间的共创内容,禾邻社与一勺拥有使用权




报名方式:

截止日期2021-04-11 24:00


并将个人简历(附照片)
及代表的作品集等以PDF格式,
发送到chencheng@helin.org.cn


报名咨询可添加


媒体报道可联系
chencheng@helin.org.cn




活动主办方:

协办方:

学术指导:


场地支持:



往期共创营参考:
共创营第二期招募 |我们将在苏州追寻老童谣与非遗之美
研习•在地•创造 | 第一期“艺文乡野共创营 + 壹勺在场”招募啦!
为一座古城创作图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住进里面
共创营开营啦!先导视频限时分享!
这次共创营,竟然让本地文化者红了眼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