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关键词:习气种子,无生法忍果,菩萨戒……

发布于 2021-04-08 09:09


 类别:第053期
问、习气种子是无量劫熏习而来的,那不好的习气种子有没有较好(快)的方式可以转变为清净的种子?
答:习气种子是无量劫以来不断熏习而成就的一种势力,所谓种子也称为“界”,也就是真心如来藏所含藏无量无边的各种功能差别,每种功能各有其范围限制,故被称为界。譬如眼识的种子就是能见色的功能差别,故不能闻声;同样的,耳识的种子亦不能见色,因各有其局限,所以称之为“界”。而习气种子则是经过不断的造作熏习,让某一类种子遇到某种相应境界缘之时,产生某种对应的心行现行,又经云:“习气成暴流”,非唯一类种子现行,乃一团一聚甚至多团多聚集的相应现行;而这些习气的形成,就是因为一再重复这种相同的过程及对应心行的结果,让此业行功能的势力愈来愈大,而使得七转识习惯于这种相同的运作模式,乃至成为一种直接的反应。
一般所说的“断除习气种子”,乃是指断除如来藏中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此分习气种子的断除,乃是成佛之道中必须修证而具有的功德,若要较快转变不善之习气种子,必须要真修实证成佛之道的内涵。是以种子习气的断除,得要在证悟以后进修相见道位的法要,具足三贤位的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功德时,在进入初地圣种性以后,方能配合诸地无生法忍果的证得,才开始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或所知障随眠,故唯地上菩萨才能开始真断习气,此乃是圣种性菩萨所修证之内容之一,也就是地上菩萨才能做得到,凡夫菩萨及三贤位的菩萨乃至二乘圣人阿罗汉、辟支佛都只能伏而不能断。但是,要做到伏除习气种子的现行却也不容易,必须于见道位通达以后,一世又一世不断地投入具足习气种子现行因缘的人间,于历缘对境中,现前体验、观照、思惟、决定,知其爱味、过患,于彼习气种子现行的同时,以无生法忍智慧相应之现观,来转易原有的烦恼习气种子之现行及运作模式。既然习气是长久熏习而成,当然也要经过长时间对于此分法相的观观止止才能渐次改变。
平实导师于《灯影——灯下黑》当中,有针对质难者的提问回答,引出经论中所提“转转入圣地”及“于诸菩萨所作加行,以分别慧数数思择方能修作,未能任性成办所作”的圣教,其中有甚为详细的开示,亦即对断除习气种子的前提——三贤位待除二障见道所断之异生性——开示许多内涵与进修次第要领。因此习气种子的断除,并非一蹴可几。首先必须于菩萨十住之习种性位,努力断除粗重烦恼习气与现行,要有改变此不好习气的决定作意生起,再能受持菩萨戒之精神受戒、学戒、持戒,透过佛戒威德力之加持,依之遵行,自己能够如法受持,再透过如法的忏悔、布萨……等增上缘的加持,让此诸加持力与自己断除习气的作意相应,更能使得自己断除习种现行的离系果德增上;透过这样的加行,才能在此粗重习气种子现起之时,即时作意来转变原来习惯的运作模式,进而方能转易原来不好的习气种子,使现行后的不善习气种子改变为清净的种子。若论真正的将种子转变为清净,则唯有于佛菩提道上精勤不懈,努力完成三贤位的修证而入初地以后,才能开始渐次清净染污的习气种子,乃至再经二大阿僧只劫的修行,究竟清净一切种子而成究竟佛,方能圆满烦恼障相应的习气种子之断除。然而要入初地的菩萨得先“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此非三贤位菩萨能够做到,得初地入地心以上的菩萨才能成就;虽然习种性菩萨亦以断除习气为主要修行之一,但却只是针对粗重的习气现行与造作,唯在降伏之阶段;而习气种子的真实断除,得要圣位菩萨方能行之。更非专修解脱道者能断,因为已证解脱道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皆无法断除习气种子,更何况未见道者!唯有地上菩萨才能实际开始断除,乃至佛地能究竟断尽此分习种,而成究竟佛。
平实导师亦于《灯影——灯下黑》当中开示︰真行菩萨道而非乾慧无行者,若是利根者,于证得十行位满心的阳焰观时,即可断除大乘异生性;然大多数菩萨乃是在入地时断除大乘佛菩提的异生性。所以三贤位的菩萨还是要努力以般若别相智的实证现观圆满为主,于历缘对境中一再地观观止止,来降伏不好的习气种子与现行造作,如此才能渐次“转转入圣地”,否则就不能成为圣种性菩萨,也就无法清净染污的习气种子。所以,若说要较好、较快的转变这些不好的习气种子,将之转成清净种子,p.125唯有于见道后,再于佛菩提道的修证上精勤不懈而努力用功,效法释迦世尊过去以大精进菩萨之精进行,以长劫化入短劫的别教直往法要来超劫精进,如此才是最好、最快也是唯一的方法。在三贤位中,清净的受持菩萨戒、声闻戒,以及深入研读《阿含正义》而确实加以实行,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提早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而进入初地,也是提早过完三贤位而进入初地开始灭除习气种子的好方法。p.126


何谓无生法忍果?
答:
无生法忍果,乃是已证得无生法忍道种智之地上菩萨果德,是圣位菩萨所证的智慧果位。实证初地无生法忍之后,须再经二大阿僧只劫精进修行,由二地、三地至十地、等觉、妙觉后成佛,之间一一地道种智之果德皆属无生法忍果所摄。
而欲证入初地之入地心者,须具足四个条件:一、无生法忍的智慧(八识心王之一一心皆确实亲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亦已确实亲证者,即是已亲证人无我与法无我之初地无生法忍者),二、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消除私心、慢心、瞋心……等异生性障,至少发起圆满初禅的禅定功德,以及解脱道极品三果的解脱功德),三、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而且永不退失此愿,极尽己力而行,尽未来际永不退失此愿),四、具足入地所须之广大福德,因为多劫利益有情、破邪显正、救护众生而累积广大无边的福德,亦能堪任荷担人间的如来家业。能具足这些条件者,即是入初地极喜地者,即是圆满初分的五分法身,此乃初分无生法忍果。
再者,欲得证无生法忍—大乘佛菩提之增上慧学,须由大乘真见道入手—破参明心,证得第八识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发起般若中道智,然此唯是大乘无生忍(已亲证并能够安忍自心如来藏之本来无生)之人无我智,唯阶别教七住位,尚不得法无我智,名为真见道位之习种性菩萨,此后尚须消除异生性、熏习修道性、熏习增上慧学。在修学种智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法界性,加以现观、体验及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百法之法无我性,进而于诸别相中,转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无漏体性,于将近一大无量数劫中,完成相见道位所应实证的别相诸法,而得无生法忍之法无我智。菩萨如是依佛菩提道之次第而进修,方能依序渐修而入初地——见道通达位,正式修学增上慧学。是故一切大乘行者当务之急乃是亲证自心藏识——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无有不证藏识而能契会般若中观者;若不亲证自心藏识,尚且不能契会般若中观,更何况能够继续进修相见道位所应修之别相智慧,于最后见道位圆满通达而得实证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成就初地的无生法忍果,乃至十地的无生法忍果。有关内容,平实导师已于诸书中略为开示,然无生法忍果之内涵非常广泛,亦是唯证乃知之义理。欲知其中法义,请参阅平实导师诸论著,例如您可以参阅《楞伽经详解》共十辑,其中有甚多深妙的法义开示。p.141

类别:第064期
问、《在家菩萨戒》中第十七戒不储蓄三衣钵杖戒,对于在家修行人来讲,似乎没什么用,还望能够给予我详细解答。使我决疑!谢谢!
答:您所说的《在家菩萨戒》乃是指《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所设的菩萨戒,此优婆塞菩萨戒乃是为了将来要出家受具足而准备的菩萨戒,只有在家人能受,而且乃是尽形寿所受持的菩萨戒,不同于《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地持经、菩萨善戒经、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尽未来际受的菩萨戒。梵网菩萨戒等乃是不分在家或出家都可以受持的,而不是某些人说的:在家人只能受优婆塞菩萨戒,出家人才能受梵网菩萨戒。请大家要分清楚当中的义理,勿被错误知见误导。
您的问题中,在《菩萨优婆塞戒经》的戒条如下:【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这个部分的开示,平实导师已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有详细开示,今举出如下:【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家里得要储备僧伽梨衣,就是出家法师所穿的三衣,你得要随时准备一套在家中;如果有比丘、比丘尼来,你就以这一套三衣供养。供养出去了,日后得要再去备办一套储备著p.133。另外还要准备钵盂和锡杖,盂是比钵小一点的容器。古时身分比较高的比丘,可以拥有一钵一盂,盂是有时被拿来作吐痰用的。一般出家人也有用新盂来托钵的,所以只是容量小一些的钵。锡杖上往往挂著圈圈的锡环,是用来吓唬驱逐虎狼用的;古时依照佛制出家了,是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没有固定的处所;到后来有人供养了精舍、林园,才有常住。虽然如此,因为每日要托钵,或者有时远行走过山林时,在路上也有可能遇见虎狼,就用锡杖来抵御虎狼,通常是先在地上顿几顿,匡啷匡啷震天价响,虎狼被大声吓著就离开了!若再不走,就用锡杖它们或顶住它们,不让他们伤害比丘,因此出家人需要这三样物品。在家菩萨要随分预备著,对来求的比丘整套供养,或者随他们所缺而随分供养;如果不预备著,万一哪天有法师托钵来到你家,向你要一套僧伽梨衣,你就无法供养了,那就得到失意罪。好在梵网、瑜珈、地持、璎珞等菩萨戒没有这一条规定,你若不受这种戒,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正觉同修会目前所传的菩萨戒,乃是梵网菩萨戒,而不是优婆塞菩萨戒,若是受持梵网菩萨戒者,则没有这一戒条的规定,所以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若您受的乃是优婆塞菩萨戒,那就应该随时准备“一套三衣僧伽梨衣,另外还要准备钵盂和锡杖各一”这样随分预备著,否则即是犯戒。这在声闻律中的《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5佛有开示:【佛制比丘,畜三衣钵,譬如飞鸟,与毛羽俱。p.134】意思是说,比丘但持三衣一钵,进止常与三衣一钵俱在,终不舍离,好比飞鸟与羽毛俱在;又如飞鸟之二个翅膀,不可分离。三衣一钵虽然不适合在家人使用,但是对于现声闻相的出家人却是必须的。出家人身无长物,必须接受在家人的供养;因此受此优婆塞菩萨戒的在家菩萨,未来对来求的比丘整套供养,或者随他们所缺而随分供养,这是受优婆塞菩萨戒的在家菩萨所应该做的事情。
此外,若依梵网、地持、璎珞或瑜伽菩萨戒的精神来说,应行一切施,当有人需要衣服就施与衣服、需要庄严具就施与庄严具、需要种种器具悉皆施与等等,不仅仅供养出家比丘、比丘尼,更应该利益安乐无量有缘众生,而行平等广大之惠施,所以依据这个原则来成就佛道,方是菩萨戒中饶益有情之精神所在。p.13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