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米》
发布于 2021-04-08 15:51
培智语文《米》教学设计
培智语文《米》教学反思
我任班主任及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11人,他们不仅在智力上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在情绪、个性和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其生活实际和生长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实用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贯穿在生活语文和生活适应课上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现在我就结合我讲的《米》这一课及平时的教学,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主。
弱智儿童当前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最为需要的是掌握衣、食、住、行及各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较为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根据这样的目标我在此次评课中选择学生熟悉的大米、小米、玉米,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作为此次生活语文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说的句子也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
二、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
1.运用儿歌和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趣味性。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顺口的儿歌配上相应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把活动带入语文教学中来,能使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米》时,要认识大米是如何来的。我先出示水稻的图片,由于孩子大多是农村的,他们很容易认识,但对其如何变成大米饭不能理解,我通过一些图画形式的儿歌,教学生读、背,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他们认知的兴趣,再出示词卡,结合实物进行朗读,学生掌握得就比较牢固。
2.运用生活实例,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直观生动。
弱智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对于熟悉的事物现象和具体直观的材料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既然教学内容都是身边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借助于对生活原型的认知,让学生学习词语及适当的语句。例如在学习《米》时,“大米、小米、玉米”这些词语要求学生认读。词语的认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先让他们亲眼看一看,摸一摸,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词语教学。学生在认读词语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我还进行“这是××”的句型练习 ,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3.通过实践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实用性。
活动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教学更具实用性。例如在学生认识米的同时我结合学生在学校吃饭时的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但这还不够,生活化的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
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时,我根据班里的孩子智残程度的不同,再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教学目标设成A、B、C三类或A、B两类。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以达到的目标,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勤与反思 促进教学
编辑:闫红艳
审核:张梦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