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里的温情——从文体特征解读《蒲柳人家》
发布于 2022-05-18 22:39
乡土里的温情
——从文体特征解读《蒲柳人家》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一、丰富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在本文中有两种视角:全知视角和内视角。
全知视角也称“上帝视角”,在这种视角中,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这种视角最大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还便于全方位、灵活多变地描述人物和事件,使叙事形态显出恢弘大气而又变化多端的特点。
文中两种视角交替使用,开篇介绍人物时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开篇写何满子的活泼调皮,性格如此,所以不穿奶奶特意请人做的红兜肚,笔墨自然转到奶奶的形象刻画上,奶奶身材高大,能说会道,能文能武。在此,作者举了一丈青大娘教训不穿衣服的纤夫(怕纤夫们不适宜的行为“腌臜了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的事件来塑造她的一方“侠女”形象。
奶奶虽然英勇,但管不了何满子,因为何满子的爸爸和爷爷出生经历特别,所以家族对男孩的珍视,话题又引到何满子的爸爸和爷爷身上。先简洁地讲述了爸爸个人的人生经历,再说到何满子的母亲,母亲是有书香气息的人,和一丈青大娘不对付,才有了何满子单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时光。爷爷是一个豪爽大方仗义的人,没有学问但被人称“何大学问”,为了真正配得上这个尊称,一把年纪仍努力提升学问,这一种意识自然转接到了孙子身上,就有了老秀才教学和周檎指导满子的情节。文章人物由一个接一个的事件自然引出,对人物的刻画有从时间跨度长短的角度(从小到大或从过去到现在,如刻画满子父亲和爷爷),有从具体事件的角度(如满子因调皮被捆起来,一丈青大娘教训纤夫),角度丰富,人物形象就特别的立体鲜明,仿佛是我们认识的人一般。
选文末尾由全知视角转到了内视角——何满子视角,如“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谁想爷爷竟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一看到老秀才留下的这些手迹,就想起老秀才那一张阴沉沉的长脸的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心里烦透了”这两句中满子的心理和情绪都已突出。全知视角是在冷静述说,客观阐述。何满子视角就让人物性格特点更加丰富和鲜明了。
二、典型意象:红兜肚串联的爱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肚兜、虎头鞋、虎头帽、虎形围嘴、各种神灵的护生耳枕和布玩具,构成了围绕生命生殖繁衍主题的配套艺术表现。也可以说是围绕新生命的成长,或者说是围绕人生三大礼仪——生、婚、丧中第一个大项目而创作,在民间艺术中形成特殊的领域。
满子的红兜肚,是奶奶准门请望日莲姑姑亲手缝制的,式样还和其他孩子们的特别不同,绣了一大堆花草的大红兜肚。“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兜肚上还寄托着奶奶对满子的疼惜,因为是家里最早出生的儿子,特别娇贵。老一辈有一些封建的传统,男孩穿上和女孩子差不多的衣服就不会被阎王爷认出来,继而被勾魂索命。奶奶用她的方式保护着满子。从内容来看,既有亲人间的温情,也有当地风俗的世情。一条兜肚承载着的不仅仅只是一家人的爱,亦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时代新解:亲情与隔代教育
文中的人物都围绕满子的活动一一出现,他们对满子的关爱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选文作者在写爷爷与满子有一个细节,就是爷爷找了一个老秀才来教满子识字。爷爷出手非常大方:“教一个字一个铜板”“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农村家庭怎能长久支撑,但为了孙子,爷爷也愿意去赶马挣钱。爷爷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满子的学习,不可谓不厚重。但对于满子来说,老秀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让他倍感痛苦,收获甚微,反倒是同乡的“洋学生”周檎,给满子带来了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他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满子的文化素养的养成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周檎是现代教育的代表,老秀才是传统教育的代表。时代的快速发展需要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爷爷奶奶们对后辈的爱不容置疑,从教育影响的长远来说,他们的经历或许是比方式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