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元 | 上海话为什么这样发音( chapter one)

发布于 2022-05-19 23:23


引子

上海话难不难学?我的回答是,只要了解一点点汉语语言演变的规律,上海话就不难学。不但上海话不难学,就连八大方言中除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以外的方言都不难学。


粤方言保留的古音多,语汇也经过演变自成一体。客家人是古代时期从中原迁去的,客居于南方,故称客家人。客家话则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中原地区许多古汉语词语的发音特点。与现代汉语差异太大,是这两种方言难学的主要原因。


语言一直在发生演变

从纵向看,中国古代历史分为上古(夏至汉)、中古(魏至唐)和近古(宋至清)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都有新的语音、语汇不断出现。


从横向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交通不便导致的地域封闭性,各地的语言逐渐出现差异性并形成一些方言区。而对外战争、改朝换代、自然灾害、工作生活需要以及人口政策等带来大量人口的迁徙,使不同语言在各地不断融合、演变。


因此,今人回到古代,一定很难听懂古人的话;古人穿越回来,也是几乎听不懂今天的语言。北方人到南方,对话一定很困难;西部人到东部来,也是听讲很吃力。


即使今天,语言仍在演变中,许多新词汇不断产生,一些字音在也在变化当中。比如呆板、确凿、车骑、丛林等等。


语言演变南北差异大

北方方言区地域最广,它包括东北、西北、中原和西南地区,占全国地域面积的60%以上,这是把北方方言当做普通话基础方言的主要原因。北方方言区又分北京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等8个官话区,滇黔川西南三省的方言就属于西南官话,是典型的南人北音,这和古代北方人口向西南大流徙有关。


南方方言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最南端、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和台湾等七省一市,土地面积不到90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地域的10%左右。此一区域汇聚了吴方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和客家方言等七大方言,中国最难懂的方言基本上都在这个小小的区域中。


从南北走向看,越往南与古音的关联度越高,越往北与古音的关联度越小。


方言区内部各自演变

上海话属于吴方言,但与吴方言区内其他地域方言的语音与语汇也存在某些差异性。有点像一个母亲所生的几个孩子,其相貌既相似又各有特点,有血缘上的亲切感,这恰恰是方言的魅力所在。


注音方法也不断变化

在拉丁字母注音法出现之前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主要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给汉字注音。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推广的时间也才60余年。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在全国进行推广后,对学习方言反倒有较大的帮助。


由于本文不是学术研究论文,而纯粹是因上海话好听、好玩而想弄懂它为何这么发音,以使上海人知其所来,让外地人不再畏难。因此除非必须不会讨论术语,去掉复杂只谈声母。借助于大家都懂现代汉语拼音的便利条件,用拼音注音解释,做法虽不严谨,但以读者易懂入门为要。



正文 

今天一些声母为w的字,上海话为何发m音



【举字为例】

1.我想问问你,今天有空做核酸吗?这里的“问”字,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应该读wèn,但是上海话读měn。

2.如果今天没空,咱们一起进腾讯会议室上课吧。“网”应读wǎng,上海话读成mǎng

3.终于下课了,团购来的咖啡道很不错。“味”wèi读成了mǐ。



【原因分析】

要点:m与w有“血缘关系”。

古人最早用一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注音,叫直音法。后来古人又用两个汉字给第三个汉字注音,叫反切法。直到中古末期近古初期,古人才研究出用一些固定的汉字来表示声母。汉语采用拉丁字母注音自民国开始,现行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才正式实施。


研究汉字发音的古人发现,许多字的声部发音是相同的,他们把声部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组,然后选用其中一个汉字来代表这一组的声部,这个字就是声母。


古代用“明”这个汉字表示的声母,今天用m表示。古代的用“微”这个汉字表示的声母,今天用w表示。为便于理解,后文都用现代拼音字母代替古代汉字字母来表述。

上古时期有重唇音m音,没有轻唇音w音。到中古时期,某些地区从m音演化出了w音,也就是一些原本声母发m音的字,演变成了w音。由于交通不便地域封闭传播有限,导致这些字的声母在一些地区已经变读为中古音w,而在另一些地区仍读上古音m。

上海方言就属于这种一直读上古音m的情况。




【旁证支持】

不独吴语区如此,在粤语中也如此,比如 “晚”wǎn读mán;“问”wèn 读mān;“舞”wǔ读mó”;“未”wèi读meī。赣、湘方言中把“无”wú读成mào。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