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名校溢价」之前的是什么?

发布于 2022-05-20 05:14


说了许久的关于高教方面的事情,又是院校,又是专业,还有一些对区域的看法。
突然想讨论一下「精英」与教育的关联。
曾几何时,国内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小学毕业居然被称为「高小毕业生」,这些人都可以到小学当老师。
也就三十几年的光景,大学生从奇货可居到遍地皆是,再到顶级名校的硕士研究生,都愿意到N线城市当小学老师,不得不说这世界变化真是快。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精英?
作者薇妮斯蒂-马丁记录过,自己初见「精英」的经历:
有一天,在曼哈顿东79街,一位女士手挎爱马仕铂金包,对着她横冲直撞走过来,毫不避让,并气势汹汹把她逼到路边。这激发了她的好奇心,是什么赋予这位女士如此的自信?当她注意到她手上的「包」,恍然顿悟,于是她开始用人类学的视角,研究「精英」们。
一番研究后,她发现「精英」们:看重融入群体的归属感。
从希腊神话里四处漂泊的奥德赛、到《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哈克、到《红字》里背负通奸罪名的海丝特·白兰,到追求独立自主的伊莎贝拉·阿切尔、不甘于贫困命运的莉莉·巴特……都因归属感缺失所致。
而精英的归属感,离不开名校的加持。
在国内前10名,甚至前20名的顶尖高校。除了老生常谈的什么师资理论,科研能力,就业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学校是最重要的具有强连接效应的社会网络结构,「名校」则是精英社会网络的枢纽节点,「校友」是打开这个网络的优质名片。
说句市侩却无比真实的题外话:在任何社交场合,一声「师兄(弟姐妹)」绝对是比陈年茅台还香的社交货币。
这就是被许多人所认可的「名校溢价」,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名校能给,读名校的人贴金。
于是,追逐名校就合情合理了。
但我有不同观点,参照「物有本末」的讲法,名校还算不上「精英」的「本」。
什么是精英的本?看一个历史故事。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假魏王的榻边做侍从。
接待完毕,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节:魏王这人怎么样?
匈奴使节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
如果你说:这充其量算是「以貌取人」的升级版。
没错,这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能够命中他人心目中那个可信的状态。
重要的是,这个「可信的状态」,能靠日积月累所展现出来。
看一下自己身边,平时能把脸洗干净,身上没有味道,衣服干净整洁,对人有礼貌,举止得体,仅仅这些,其实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
是因为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些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细枝末节。
殊不知:你展示于外的,源于你的内在。
要我说,与其去学这个精英,那个精英,都远不如先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小细节规整好
这才是,成为精英重要的「本」。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