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也有的这个公共区域,常州有地方做成了特色

发布于 2021-09-01 13:16

你家小区也有的这个公共区域,常州有地方做成了特色
向 上 滑 动 阅 览
楼道是社会的缩影、文明的镜子。今年7月起,我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围绕住宅小区的单元楼道,在全市开展“文明楼道、美好生活”专项行动。

“文明楼道、美好生活”专项行动的目标是:




议一议,建好和美大家庭

十多年楼上楼下不相识的邻居,通过社区组织的“19∶00 议事厅”活动迅速拉近了距离,并且还共同协商出了楼道公约,推动楼道环境根本性转变、住户文明素质明显提升。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三井街道汇丰社区嘉顺花园小区7栋丙单元。

嘉顺花园已经建成十多年,7栋丙单元401室的于祥珍是最早的一批住户。然而十几年下来,楼上楼下邻居没认识几个,闹心事却积攒下不少。

“最生气的就是高空抛物,太危险了。去年元旦我家一床新被子晒在阳台外面,被楼上抛下来的烟头烧个精光。幸亏人在家里,才没有酿成大祸。”于祥珍当时就报了警,但由于查不出烟头来源,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再加上一些环境管理问题、住户生活习惯问题,大家对于楼道品质越来越不满意。

“有住户找到我,宁愿上调物业费,多花钱买服务。但是我们觉得,一来物业费收费标准比较刚性;二来邻里之间的问题,只有引导居民凝聚共识、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更好地解决。”汇丰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贤是新北区政协委员,他想到区政协打造的“19∶00议事厅”协商议事平台,希望通过组织居民们“议一议”,探索建立人人遵守的居民公约,从而根本性解决居民的难点、痛点。

今年端午节前夕,汇丰社区组织开展“粽香飘邻里,楼道共治理”19:00 议事厅活动,邀请区政协委员、街道职能部门、物业公司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就嘉顺花园 7幢丙单元开展楼道微治理进行探讨。全楼道22户人家,几乎所有常住居民都来了,大家一起包着粽子、唠着家常,一下子熟悉、亲近了许多。大家敞开心扉,诉说着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有的居民说着高空抛物给自家带来的危险;有的居民说各家门口的鞋架也该整理、清理一下了;有的居民提议把整个楼道的墙面出出新……在社区的组织下,住户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对楼道管理有任何想法都会在群里交流。

当体谅和共识在居民中慢慢滋长,社区又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协商制定楼道公约。大家一起议出“不高空抛物、电动车不进电梯、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等8条公约,并张贴在了单元电梯里,成为了每个住户的行为准则。

“现在高空抛物基本没有了。”于祥珍欣喜地说,而且大家也都自觉维护楼道环境,不仅能打扫好自家门前区域,还有热心居民黄菊华等主动打扫公共区域。以前门口生活垃圾过夜、鞋柜凌乱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大家还一起动手,用物业提供的涂料把楼道刷得焕然一新。

7栋丙单元的喜人变化,也为小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5栋甲单元顶楼的几位住户自己出钱出力,把楼顶打造成了绿意盎然、鲜花不断的小花园,让楼道有了自己的公共议事空间、睦邻友好空间。“把议事厅从社区延伸到家门口,让每个居民都能在‘议一议’中提升文明素养、享受自治成果,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李贤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理一理,党员带头“微自治”


8月26日,79岁的老党员邱正银从医院挂完水回家,便拿起苕帚簸箕准备清扫楼道。老伴赶忙阻拦:“都这样了还不歇一歇,邻居们知道你身体不好,早就把楼梯扫干净了。”

邱正银所在的永红街道清潭新村第一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人口占 60%以上。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范健铭说,作为敞开式的无物业自管小区,清一社区内的楼道环境一度无人问津,乱堆乱放、养猫养狗等问题经常激发邻里矛盾。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将服务网格进一步细分、细化,单元楼道自治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一批极具奉献热情的老党员、老楼道长挑起了大梁,身先士卒带领居民开展“微自治”。


俗话说“他管不如自管”,除了邱正银,清一社区还有葛琴芳、钱寿芬、朱金秀等一批热心的党员楼道长。由他们挑头推行楼道“微自治”,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管理所面临的各种尴尬,也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画一画,文明上墙更上心

走进北港街道凯尔枫尚小区6栋一楼,一眼就能看到白墙上一幅幅生动多彩的手绘宣传画,“尊老爱亲传家风”“杜绝安全隐患,切勿高空抛物”“爱护环境,文明养狗”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组成了连绵彩绘墙,不仅本栋住户路过时会多看几眼,很多其他楼栋的居民也常在这里细细浏览。

青枫社区党委书记蒋俏艳告诉记者,这些手绘宣传画,是社区文明楼道创建的重要抓手。由于6栋一楼是架空层,此前不少业主都在这里乱堆乱放、私拉乱接,既严重影响了楼道环境,又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些居民把多年不用但又舍不得扔的‘老家当’堆在这里,还有些人为了给电瓶车充电乱拉电线。邻里之间经常会为这些琐事产生小摩擦。”

去年底,青枫社区对楼道乱像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居民家的非机动车,划出专门的停车区域并提供充电设备,对于乱堆放,督促居民及时清理到位,逾期不清理的由社区出面清理。

楼道变清爽了,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打造和美家园氛围,社区党委在凯尔枫尚6栋打造以宣传文明家园为特色的“红治廊 ”,并开展亲子墙绘活动。社区在辖区内招募15组家庭,共同拿起画笔绘出正能量。手绘活动结束后,小志愿者们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高空抛物和楼道内私拉乱接的危险性以及车子占用消防通道的危害性,纷纷表示回去要提醒爸爸妈妈。

通过“画一画”活动,楼道不仅成为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载体,也打造了更多邻里间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西直街社区,“会修伞”的吴志佳老人早已是远近闻名的“民星”。他擅长修伞,常年在各种志愿活动中免费为居民提供修伞服务。平时居民们也想找他帮忙修伞,苦于没有特别合适的场所。但是现在,走进红星新村4幢丙单元,抬头就看到“晴雨楼·爱在邻里”几个大字,随着楼梯往上走,每一层的主题不尽相同,除了一些宣传标语、宣传画以外,还设立了一面志愿服务剪影墙,全面展现了吴志佳的志愿服务风采。在三楼到四楼的平台,社区专门放置了工作台,不仅给吴志佳老人提供了修伞场所,也统一归置了修伞工具。小小的工作台凝聚了大爱心,邻里关系也由此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晒一晒,文明楼道成时尚

这两天,围绕着楼道“法治文化角”的建设,湖塘镇星河社区的社工们和一位法官居民展开了热烈讨论。从文化角的布置美化,到普法内容设置,再到如何与居民互动学法,大家想出了很多好点子,很快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设方案。



夏伟说,他理解的文明楼道建设,就是要以“人人文明、家家幸福”为目的。然而,整个星河社区13000户、近5万名居民,社区工作者却只有9名。如何让文明的触角延伸到“人人、家家”?成立刚 4 年的星河社区除了打造中心、站、点、岗、楼五级服务平台,还针对居民中年轻人占多数的特点,用足用好新媒体平台,让居民对社区的文明创建动态和各项志愿服务尽在“掌”握。



来源:常报新媒体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