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有宫女打理,为何还要宦官?只因这三件事,无人能够代替

发布于 2021-09-04 08:54

宦官职业,是中国古代专门提供皇帝君王以及家族役使的官员,在东汉以后,全部由阉人担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他们也体现了古代封建帝王制度的自私和残酷,而太监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大伙自然也都清楚,无非是皇帝避免其余男性染指后宫,但是接下来问题也来了,古代的皇宫竟然有宫女打理,为何还需要宦官呢?实际上有三件事情,无人能够代替。

首先就是宫廷的值守以及其他的苦力活,在这方面,女性相对男性,自然处在弱势的一方面,比如搬动器物,挑水送菜等等,除此之外,他们的身上,也承担着深宫当中的守卫任务,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唯一站出来奋勇抵抗的,正是来自于圆明园的20多个技勇太监,承担着相当于保镖差不多的职务,这些守卫的太监,也会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有着不错的战斗素养。

至于第二件事情,就是能够到各处去前往宣诏皇帝命令,有的宦官不但要进入深宫,同时也要出入大臣之家,宣读圣上之命,相比之下,让女性去做这件事情,明显不太合适,而且到时候很有可能诞生私情,甚至有可能里外结合,危害中央的统治。相比之下,宦官似乎让人放心不少。

而最后一件,也是最为重要,宦官的身上,背负着皇帝赐下的各种使命,也有各种官职,这是宫女绝对干不了的。

如果是熟读史书的读者,一定就会明白,宦官专权,和外戚一样,是历朝历代都有的现象,各个朝代为此都头疼不已,却始终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比如朱元璋,为了压制宦官外戚对子孙后代的影响,颇为下苦心,规定天子选皇后,尽量选自民间,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

尽管明朝外戚干政不怎么出现,但是宦官专权依然无力阻止,先有成化年间的汪直,明武宗期间的刘瑾,而后有尽管不识字,依然当了秉笔司礼太监的魏忠贤。他们都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事实上,太监掌握的权力,一直都不算小,唐代的时候宦官能够掌握军权,包括神策军和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宋代的秦翰、王继恩也曾领兵打仗。至于到了明朝,权力就更大了,设置东厂后,包括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都能把持。

这是因为宦官只忠于皇帝,他没有背叛的理由,回顾过去,古代有谋反的大臣,外戚,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篡位的太监。在古人的封建理念里面,他们没有后代,也就没有未来,只能依附于皇家才能生存,魏忠贤之所以能够聚集这么多人为他驱使,还是因为皇帝的理由。

过去将人阉割叫做“去势”,这个词也是极为恰当的,只有将他身边的势力去掉,皇帝才能放心运用,因此太监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止于后宫,这同样是宫女们所不能达到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