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讲堂丨现代竹编在公共艺术景观中的运用

发布于 2021-09-04 17:10

9月3日下午,文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谢军在文科大讲堂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现代竹编艺术”的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谢总监首先以“竹迹”和“竹见”两个部分向大家科普了“什么是竹编艺术”,同时分享了国内外建筑师的作品,并对其一一进行了分析和见解。
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种材料。更多的时候,设计师会植入一种人文情怀于其中。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高雅、气节和骨气,但到了近现代,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传统竹艺的继承、对新技术的研发几乎断档、停滞。谢总监在考察国内外竹编公共艺术作品时发现,中国虽是竹子的原产地,是竹子生产大国,但如今竹子的加工技术、施工工艺远不及欧美、日本,甚至和东南亚都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作品
越南著名设计师武重义作品
在介绍完国外著名案例后,谢总监接着分享了自己近几年来精心创作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系列作品。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中,作品《潮》呈现出浪花的造型,两旁排布种植了大片的花卉,高低相间,错落有致,仿佛是一片托起鲜花的海浪。

以上为作品《潮》
2020《竹见》系列
2021《竹见》系列

施工过程

从《潮》到《竹见》,谢总监在设计上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竹子特有的韧性在作品中体现出极具现代感的大曲线和大弧线。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手编、麻绳捆扎、竹钉固定、放样模型等传统手法,同时也融入了3d打印、金属构件、玻璃、数控造型等新技术和新材料,让竹制品与现代技术接轨。

最后,谢总监希望通过将现代工艺及加工技术融入到传统竹艺中,借此重新定义现代竹艺的价值,抛砖引玉,吸引到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投入其中,从而促进国内竹艺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实现从“竹子大国”到“竹子强国”的转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