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ar原创引导工具之愿景之花
发布于 2021-09-05 00:41
序
无论是我的徒弟里,还是教过的学生中,Oscar都是很特别的一个,聪敏、好学、勤奋、热爱思考和死磕……(据说还曾有过玉树临风的颜值和一头秀发)。
Oscar在学习上的认真和执着让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曾经为了学习提问技巧而把整本《学问》里的一千多个问题都分别写在卡片上,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来了400多个提问范式句型。
今天市场上新出现的学习内容可能不是过少而是太多,经常会看到一些新的技术、课程浮现出来,有很多看上去都很吸引人。而引导作为一个应用领域,能桥接的技术和方法本没有限制,为了使引导更加有效而学习多一些不同的方法确实也很有必要。但当我们要正式开始在客户的工作坊里运用所学时,可能仅仅听过课、看过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每种技术和方法,最终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在工作坊里可能就只是一堆花里胡哨方法的堆砌,粗看兴许会觉得很热闹,一旦推敲其流程中每个步骤及每种方法的目的、产出、逻辑,可能就会有些浮于表面或支离破碎了。
Oscar这几年也学了不少新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视觉呈现、使命驱动、心智模式等,我可以看到他绝非粗浅地生搬硬套所学内容,而是可以沉到深处,理解本质,然后再举一反三地应用在自己的引导项目和培训课程里。这样的深度学习-实践反思,也许才能算是真正学到了吧。
愿景之花是Oscar原创的一个引导工具。第一次见到是在TYD课上,当Oscar和大家分享完,我们都觉得这个工具非常棒。之后我在多个不同主题的工作坊中用过这个工具,发现无论是在使命、愿景,还是战略、价值观等主题里,愿景之花都可以发挥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团体聚焦共同目标,也可以令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目标并将其与共同目标连接起来,而且参会者彼此还有机会相互看见和提供支持,从而使得每一个人都更容易地看到整个系统、支持整个系统,最终实现共赢。
最后我也想在此对Oscar表示感谢——很多人也许都有自己的一些学习体悟和擅长的工具方法,但不一定愿意公开分享给更多人——Oscar此次把自己的原创工具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人,让更多人(不仅是引导师,还有未来的参会者和组织)可以一并受益,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也是Oscar的生日,一并送上生日快乐的祝福。
——伍麒名 SN,2021年9月5日
愿景之花
作为引导技术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受益于引导前辈们的无私分享,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利用这些心得体会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也时常问自己:“我能为引导这个行业做出什么贡献?”也许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的引导者伙伴,为大家的引导工具箱里添上一两件趁手的工具吧!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原创引导工具,名字叫做“愿景之花”。
【起源】
在过去几年服务客户的经历中,常做的引导工作坊类型之一就是战略落地工作坊。在这种类型的工作坊中,经常需要帮助参与者一起共创愿景并将组织愿景与个人连接起来,以便于提升参与者意愿度进而促进组织愿景的顺利实现。而在众多的引导工具中,我没有发现特别适合这个情境的工具,这也触发了我自己开发工具的初心。
那我们闲言少叙,直接介绍工具。
【工具名称】
愿景之花 Vision Flower
【工具简介】
来源:Oscar原创
工具性质:非决策性讨论工具/发散工具
【适用情境】
此工具更适用于团队或在工作中有交集的团体。
【使用目的】
战略落地、共创愿景、奠定使命、建立信任、培育文化、促进对话、达成共识、回顾展望、建立连接…
【期待产出】
参与者共创的组织愿景
参与者个人愿景
促进个人与组织共赢的行动清单
促进参与者之间共赢的行动清单
团队成员之间深入的相互理解
增强团队凝聚力及归属感
高涨的士气
整体产出呈花朵形状
【具体步骤】
1.共创组织愿景。
参与者共创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组织愿景,根据参与者人数、人群特点、可用时间长短等因素,选择视觉、乐高、沙盘等呈现方式,在充分分享交流之后,将产出置于场地中心位置。同时,参与者以产出为圆心,围坐在一起。
2.创建个人愿景。
帮助参与者创建与组织愿景同等时间范围内的个人愿景,并将个人愿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A4尺寸的纸张上。让每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个人愿景。
3.连接组织愿景与个人愿景。
3.1 每位参与者思考:如果组织愿景实现,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WIIFM: What’s in it for me),组织愿景会如何支持个人愿景的实现。将思考的产出写在A5的彩色手写卡纸上。每位成员轮流分享,分享后将卡纸摆放在靠近个人愿景的位置。
3.2 每位参与者思考:“为了确保组织愿景实现从而促进实现个人愿景,我可以为组织愿景做出哪些贡献?”将思考后的产出写在不同颜色的A5手写卡纸上。每位成员轮流分享,分享后将卡纸摆放在靠近组织愿景的位置。
3.3 每位成员思考要促成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的双赢,目前面临的挑战或需要的支持有哪些。将具体的产出写在不同颜色的A5手写卡纸上。每位成员轮流分享,分享后将卡纸摆放在前两轮A5手写卡纸的中间位置。
通过以上的三轮的思考和分享,可以将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做有效的连接。
4. 将参与者之间连接起来,提升团队凝聚力。
所有参与者起手持笔和报事贴并,绕所有产出顺时针或逆时针慢慢走动并仔细阅读其他伙伴的产出,同时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以支持TA达成其个人愿景?或可以帮助TA克服其所面临的挑战?我可以为TA提供哪些资源?”将思考的产出写在报事贴上并注明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报事贴摆放在案主个人愿景的旁边。
5. 总结分享
所有参与者回到自己的位置,仔细阅读其他参与者留下的报事贴上的内容,作为后续深入交流合作的线索。
大家分享一下从这个活动中所得到的收获与感受。
【注意事项】
所需时间:2小时-半天。
参与人数:5-25。
其他形式:设计逻辑是这个工具的灵魂,可以根据需要把愿景之花改成使命之花、团队之花、目标之花等等,取决于具体的工作坊主题需要。
所需物料:白板纸、A4彩纸、A5彩色手写卡纸(多色)、马克笔、计时器。
流程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前期:注意安全场域的营造;
中期:控制参与者的分享时间,尽量公平分配;
后期:产出相对比较分散,注意拍照留底,有助于工作坊后整理产出内容。
其他相关的要点:这个工具背后的设计思路是纵横交错的。纵向逻辑是在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之间建立桥梁,促成个人与组织的双赢局面;横向逻辑是在参与者之间建立桥梁,在深入理解彼此个人愿景和需要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结语】
能力有限,经验不足,难免疏漏,同时受限于篇幅,无法将我应用这个工具的所有经验、心得和细节诉诸文字。欢迎在评论中留下您的思考和问题,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同时更期待未来有机会能在线下扎堆的活动中和您一起就此展开更多的探索。
作者:Oscar Wang 王喆,系统引导™ 引导师 & 培训师,系统引导™ 版权课程《ELA©体验式学习活动》认证培训师 CET,《情境领导力II》认证讲师,《Targeted Selection Interviewer》DDI认证培训师,精益六⻄格玛黑带,德国bikablo视觉版权课程全球认证培训师。联系方式:wangzheoscar(微信)
Oscar:一个公式引发的思考
Oscar:我在WPD学到了什么?
Oscar:一句“会死么”带来的启发
系统引导
基于系统思考·整合多种技术·助力组织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