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啥时都有,古人是怎样诈骗的?

发布于 2021-09-05 01:54

现实生活中,“电信诈骗”可谓无孔不入:要么中过招,要么被骚扰,没有遭遇过“电信诈骗”的人,估计真的还没有。

“电信诈骗”的骗术,也是五花八门:短信通知你,对方自称是某航空公司客服人员,声称你的航班被取消,要按他的要求去办改签,如果你正好买了机票,又真的按骗子的要求在手机、电脑上操作,那你的钱肯定就没了。

“电信诈骗”中,“中奖”“退款”“退税”的信息特多。比方说网购,他称是淘宝卖家,说你购买的商品没有提交成功,要你按照他说的程序操作给你退款;或者你买了什么商品,他要给你退税,需要你按照什么程序为你退款,等等。如果你正好网购了,最后真的按他们的要求在手机、电脑上操作,那你的钱肯定也是没了。

还有,就是冒充你的亲朋好友,说什么特殊原因需要钱。碍于亲情,你也没核实,立即照办了,那损失就是一定的啦!

最可恶的是骗子冒充官方,说你的银行账户什么的,因为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要你配合。如果你被吓倒了,真的“配合”,最后精神、物质上的双重损失,一定就不轻……

这些诈骗,前提是得有手机、电脑,需要有现代科技作支撑。古代科技很不发达,古人要玩“电信诈骗”,又没有手机、电脑这些玩意,那该怎么办?其实,“电信诈骗”中的骗子,打的都是三张牌:利益、亲情、官府,然后引人上钩。这“三张牌”,古人早就懂,也早就会了。

代万历年间,浙江有个叫张应俞的人,写了一本《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就是告诉世人,如何防止遭遇“电信诈骗”之类骗术的。

张应俞的书名太长,后人将其改作《杜骗新书》。这名显得不通俗,所以又被叫作《防骗经》《骗经》,这样,一般人差不多一看就明白。《骗经》共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算是小型百科式骗子故事集,一共给人展现了24种骗术: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诈哄骗,伪交骗,牙行骗,引赌骗,露财骗,谋财骗,盗窃骗,强抢骗,在船骗,诗词骗,假银骗,衙役骗,婚娶骗,奸情骗,妇人骗,拐带骗,买学骗,僧道骗,炼丹骗,法术骗,引嫖骗等。

《骗经》书中的各种骗术,基本上都围绕着利益、亲情、官府这“三张牌”展开。

“利益牌”——《丢包于路行脱换》:江西临川县人江贤,每年都要往福建崇安地方以绱鞋为生,年底回家。回家途中,捡到一个包,里面有两三两银子。这时,出来一个人,对江贤说:“见者有分,不许独得。可藏在你箱中,待僻静处拿出来分。你捡者得二分,我见者得一分。”捡到东西不还,官府是要追究的,江贤只好分给对方一份。但江贤未数十步,忽一人忙赶到来,啼哭哀告曰:“我失银三两作一包,是措借纳官的。你客官若拾得者,愿体天心还我,阴功万代。”遇到“失主”,江贤害怕吃官司,最后被两个骗子将自己的银子都骗走了,只得大哭而归。

“亲情牌”——《哄友犯奸谋其田》:山西人毕和,心术狡险,阴悍暗毒,乡人无不被其害者。毕和的族弟毕松,有田产价值五十馀金,毕和便想谋取毕松的田产。毕和大打“亲情牌”,与毕松套近乎。因为是兄弟关系,毕松也就没警惕。同乡林远性刚而暴,其妻罗氏貌美好淫,毕和便牵线搭桥,让毕松与她发生关系。毕松不知是计,反而觉得这兄弟挺关心自己的。最后,毕和、毕松与罗氏三人同床,情如一体。结果坏了,事情败露。其实,这事是毕和与林远共同谋划的,现在两人便一起敲诈毕松。奸淫人妻,毕松要吃官司,还受到林远的人身安全威胁。无路可走,只有破财消灾——毕松的田产没了,毕和与林远都狠狠地捞了一笔。

“官府牌”——《故拟重罪释犯人》:元植家里很有钱,偶与乡权贵有隙,便被人罗织了十几条罪名。元植吃官司了,竟要被判处死刑。关键时刻,自然是花钱买命要紧,最终元植花掉了百金,被改判为三年徒刑……

《骗经》古代第一部以骗子、骗术为主题的著作,作者的本意是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教人如何防骗。但“防骗”与“诈骗”,总是对立而统一的,所以骗子们也很喜爱这本书,权当《骗经》是“教科书”,从中学习诈骗技巧。古代也好,现代也罢,古今骗子的骗术是一脉相通,所以你看完《骗经》,再看看现在的“电信诈骗”术,绝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文章来源于头条作者:闲情偶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