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能源工程学院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再创佳绩
发布于 2021-09-05 22:52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山东大学顺利举办。经过专家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0件(0.2%),一等奖112件(2.1%),二等奖121件(2.3%),优秀组织奖241所。本届大赛设立“力诺瑞特节能创新专项奖”,评选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7项。浙江大学在本次竞赛中再度斩获佳绩,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专项奖银奖1项及优秀组织奖。其中,能源工程学院学子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作为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本次大赛由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14所高校提交的有效作品5201件,创造了自2008年赛事创办以来的3项纪录——参赛学生数首次突破30000,参赛作品数首次突破5000,参赛高校数首次突破500,赛事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经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审投票表决,共有1035件作品被评为三等奖,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110所高校的244件作品被推荐进入决赛。在为期两天的决赛中,涉及能源、机械、资源、建筑、电气、海洋、社会、经济、矿业等多个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品集中“亮相”,展示节能减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成果,为实现“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决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赛队员进行线上答辩,参赛作品在云展厅中进行展示,评审专家进行线下评审。经过线上答辩、专家主审、小组讨论、评审合议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力诺瑞特节能创新专项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疫情当前,浙大能源学子迎难而上,再创新高,共有10件作品入围现场决赛(浙大共有12件作品入围,数量达到去年的2倍之多)。8月27日比赛当天,浙江大学参与决赛的十二支队伍分为两组,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四A-249和东1B-216两间教室同时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线上答辩。在远程答辩过程中,浙大学子们互帮互助,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决赛的线上答辩环节。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历史最好成绩,学院成绩也再创新高!
特等奖作品展示
特等奖《Cryo-trap节能型真空弹性便携冷阱》团队成员
特等奖《Cryo-trap节能型真空弹性便携冷阱》作品简介:
特等奖作品是由能源工程学院甘智华教授指导,裴海月团队完成的《Cryo-trap节能型真空弹性便携冷阱》项目。针对大气污染物VOC在线监测系统中关键性设备热脱附预浓缩仪能耗高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斯特林制冷技术的节能型真空弹性便携冷阱装置。弹性管路设计,实现制冷、加热双工位运行;高真空腔体设计,有效节约冷量;双冷阱布局:捕集管导热制冷,除水管辐射制冷,实现冷源一级两用。经验证,装置捕集温度达-125℃,除水温度达-30℃,满足超低温富集方法要求。相比传统自复叠冷阱,装置平均功率低至269W,取得了86.6%的极高节能效果,同时体积减小89%,预冷时间缩短89%,成本降低90%。该技术利用制冷原理实践节能监测,创新设计助力环保减排,使得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有效富集VOC成为可能,对于推进我国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特等奖《Cryo-trap节能型真空弹性便携冷阱》设计原理图
附:能源工程学院学子在2021年“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名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