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首部《法律援助法》~法律有情,援助无忧

发布于 2021-09-11 11:26

 法律援助法|学习与研究专栏(二)


   我国首部《法律援助法》共7章71条,第一章总则有11条。今日:我们学习第二条。
【法条】
《法律援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解读学习】
    本条是对法律援助范围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适用范围:
     1、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制度,明确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2、法律援助服务的性质是国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建立的建立的。它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援助服务是其组成部分之一。
     3、该条对法律援助服务对象,采用概括性界定:“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这样规定为以后扩大法律援助服务主体留出了空间,体现了立法的灵活性;
 4、本条还采用抽象列举式规定了法律援助服务的形式即“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这样规定不仅突出当下提供法律援助重点范围,考虑到以后法律援助服务形式会发生多样化的变化预留位置,充分体现我国的立法技术越来越成熟。


【以案说法】
两年前,成某骑电动车在下班途中与醉酒骑电动车的向某相撞,造成两人重伤,向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虽然事故责任认定为向某承担主要责任、成某承担次要责任,但向某家属事后多次向成某索要赔偿。成某本身就是残疾人,收入微薄,非但没有赔偿能力,反而在这次事故中因为身受重伤,花去了大量医疗费用。雪上加霜的境遇,让他走投无路,经人指点找到了法律援助中心。
法援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仔细调查、了解、研究,理出了成某可以从交通事故、工伤赔偿两个途径进行维权的思路。一方面,向成某耐心解释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伤残损失等;另一方面,帮助成某整理资料、指导他做好工伤、伤残鉴定,并及时就工伤赔偿为成某提供法律援助,最终使成某获得了13万余万的工伤赔偿。

【专家释法】
这是为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通过法律援助获得13万元工伤赔偿的典型案例。
本案中成某是残疾人,收入微薄,且重伤在身,大量的医疗费需要支付,他是急需法律帮助但又无经济能力。此时,本案中的法律援助中心根据成某申请,及时给予法律援助,符合我国《法律援助法》第二条规定,让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转载|江苏恒爱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审核|范艳萍

办公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806-1

办公电话:025-58099151

咨询QQ群:774973737

咨询邮箱:1731330793@qq.com

法爱相融  援来有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