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45年后他的影响有多深有多大?

发布于 2021-09-16 04:16

编者一个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一般是在这个人去世若干年后,才能下结论的。这是常识。因为政界领袖人物在世的时候,常常聚焦于媒体,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影响他人的优势,这个时候的影响力,带有明星的成分。那么考察这类人物的影响力,最好还是待某人去世后,而且一般要过几十年后再看他的影响力,才能反映出真实可信的情况来。

毛主席逝世整整45年了,现在我们凭感觉就可以下结论,他似乎没有走远,仿佛在就在我们身边。每遇大事发生,尤其是当事关国家民族生死攸关的突发事件出现时,人们就会想起他,关键时候要转危为安依然离不开他的那些想法说法和做法,人们依然坚信他的那“三法”是“三通”的——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实践反复证明,他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探索实践,是超越时空的道器变通。不管是喜欢他的人,还是那些恨他的人,不得不经常谈论他,这就是他独特的影响力。他的影响究竟有多深有多大?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对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依然是无与伦比的。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即将落成之际,少先队员精心布置花卉

全国各地这样的纪念活动,都是自发的,有序的,认真的

01

毛主席逝世后,几乎所有西方政要都用不同方式,或发表谈话,或向我国领导人和毛主席亲属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其中澳大利亚前总理高夫·惠特拉姆在《澳大利亚人报》1976年9月11日发表文章,题为《毛泽东:高夫·惠特拉姆的回忆,他的影响将难以磨灭》,摘要如下:

对于每一个访问中国的人说来,同毛泽东主席会见始终是一起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

北京寒冷而萧瑟的一天。午后,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坐下来准备会谈,四周是官员和译员。

四点三十分,电话响了。周恩来在隔壁的房间里接了电话,他当时已七十五岁。他回到桌子边,说:“主席现在要见我们。”

 

毛站起来迎接我,让我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他比他的大多数同胞高大得多。他矍铄的精神,永不衰减的勃勃兴致,是无疑的。我还记得他那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学者的优雅的神态,好象他仍在思虑着深刻的问题,虽说对他的客人谦恭有礼,相待甚厚。

同这样一个人,你如何谈话?我们开始了谈话。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谈话的特点是很热烈。毛总是有话要讲。看上去,他跟我一样兴致很高。

一度我们对比了中国共产党和澳大利亚工党的哲学。我说,他的党是一个革命党;我们的党是一个进化党。

“啊,达尔文主义的”,他笑着说。

“是的”,我回答说。

“达尔文港是以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吗?”他问道。

最后,我们握手,我朝引导中国摆脱混乱和奴役、占据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这个人,看了最后一眼。

当天晚上,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招待会。我还要主持悉尼·诺兰壁画展览开幕。在祝酒之前,中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一位年青妇女让大家都安静下来,静下来后,她宣布:

“惠特拉姆总理会见了我们毛泽东主席。”

中国人的反应是令人惊讶的。房间里充满了掌声和不可能是虚假的欢呼声。在这一片笑脸中,我感受到极其强烈的友善。

2011年11月澳大利亚女总理访华时向中国总理送了一幅照片:毛主席会见惠特拉姆

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1日凌晨去世,享年98岁。他曾领导澳大利亚于1972年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成为首位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

 

澳大利亚对他们前总理惠特拉姆的肯定意味着什么?

那是不是也可以让人感悟出毛主席的深度影响?

02

何谓深度影响?

深度与广度的区别,可以从英雄与明星的影响来对比。

英雄对历史的影响在于深度,而明星的影响在于广度。

英雄对人的影响,会触及人的心灵,英雄事迹往往会入脑入心。

明星对人的影响,会十分广泛,但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影响又像是过眼烟云。

明星的影响,是器层面的,往往是感官的刺激,这种影响是可替代的。

人们对明星,往往会喜新厌旧,尤其带有猎奇的心理。

英雄的影响,则是道层面的。

英雄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叠加的。

新的英雄出现,往往使得人们更加热爱以前的英雄。

正如雷锋的出现,我们会想起此前的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

毛主席是培养、哺育成千成万英雄的大英雄。

毛主席对历史的影响,理所当然就是英雄般的深度影响。

每当提及老英雄,我们就会想起毛主席。

每当有新的英雄产生,我们也会想起毛主席。

这是自然的反应。

英雄的想法,英雄的说法,英雄的做法,都和毛主席有关,因为那就是毛泽东文化。

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学英雄见行动,人人争做好人好事,不是很难的,是很容易的。

好人好事,易识别,易认可,易实践。

好人好事,也就成为社会风尚。

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先进分子遇强不弱,如遇到危险时,他们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所以他们能够战胜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任何凶恶敌人。

同时,他们又是遇弱不强,越是弱势的人,越是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这部电影《十二次列车》里,那位孕妇要生产,连负伤治疗的工人师傅都会让出自己救命的针剂。

这不是瞎吹,的的确确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风范。

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做好事的人,好人做的好事,都会得到人们自觉地称赞。

扶正祛邪,关键是扶正,这是中国文化里圆满的圆的内在要求。

中医始终讲究扶正祛邪,且以调动人内在的正气为宗旨。

毛泽东文化在社会层面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毛主席纪念堂前的长龙队伍意味着什么?

  亿万人民是在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纪念自己的开国领袖。

  其实,外国人对此看的相当清楚,因为这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现象。

 

  什么叫自发?

  什么叫市场?

  什么叫人心向背?

  什么叫秩序?

  什么叫凝聚力?

  什么叫有理想?

  怎样才算讲道德?

  如何才能守纪律?

这里都有深刻的生动的解读。

当毛泽东文化被淡化的时候,人们更加怀念他。人们始终忘不了他。这不得不让人承认,这也是毛泽东文化。如此文化现象,更让恨他的人更加害怕。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在历史大变局里,就这样不断被人的认识理解所深化。人们切实从中得到了精神的升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