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的设计教育与设计思维
发布于 2021-01-09 00:59
课程简介
核心内容整理:
大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能力:思维与表达力,合作与创新力,学习与判断力,拓展与持久力。
应该怎么去学?
一方面是知识,一方面是技能,还有经验与方法。
1. 知识
将知识拆分开,一是知识点,另一是知识结构。通过重点教知识点和知识结构,高效地学习知识。从而学生可以去搜寻知识,在课下扩展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技能
技能包括技术与技巧,不要拒绝新技术。如何发展与创造,与时俱进。
3. 经验
不是教老师的经验,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经验。经验需要体验与探索,更重要的是学会总结与积累。
4. 思维与方法
思维与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怎么想、怎么做。学会正确的思维与方法,才能高效学习。
这几方面要通过综合课题,形成经验实现能力提升。启发、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设计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基础设计与顶层设计相对应,就像地基基础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建筑高度。
综合性、研究性人才不止于专业基础。通识性基础培养综合性人才,专业性基础培养专业人才。
清华大学强调跨学科的培养,把原先二十多个院系合并成十六个专业大类,强调知识的专业和融合,减少刚性、加强柔性。
教学目标:建立“宽口径、厚基础、创新性”基础核心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意识、基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奠定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坚实的专业基础。
必修课偏重于共性、标准化的培养,选修课是培养个性化的关键,二者功能不同。
“糖葫芦”课程结构,阐释专业课与基础课如何衔接:
因为大一阶段知识结构的欠缺,无法直接实施专业课。但是可以通过专业相贯通的思维方法可以运用在基础课中。
综合性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
从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到创造,这个过程没有脱离对象。内在思维方法的衔接,建构了从学习到创造的闭合链条。
例如,
1. 视觉语言
类似视觉日记,用大师的构图、造型要素做出多少种构图,通过与大师对比,学习构图的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创造
2. 三维造型基础
先把感受通过素描表现出来,通过简化-概括,由线到体,二维到三维的过程。训练从复杂事物到抽象、简化。学生难以预测到作品最后的形态。
空间形态是通过看得见的东西表现看不见的东西,重点解决空间的流动。
示例课程方法:
通过立体形态-翻模-负形-立体形态变为空间,让学生知道立体与空间是互为关联的。
3、综合造型基础
综合造型不仅强调形态,更要理解材料和结构。
课程一:
借用“桥”的概念,把相应的材料和结构融入进去。具体要求:用一米长木条、加上联线,做成跨度是一米二的桥。材料用的越少越好。
课程二:
字体课,选一个英文字母,用一种材料做成真人等大,再与本人拍照,写成一段话并做成贺年卡。
其他课程:
超级孔明灯,因为巨大的形态难度变大。
纸板椅,各式形态能承载人体重量。
乐高模型构建,也需要编程技术。
莫比乌斯环,展示用到了动画技术。
通过这些通识基础的教育,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基础教学对于我们的专业教学是否有帮助?
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示了运用多种方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可以看出基础教学着重思想和方法学习在毕业创作中的回应。思维的创新性超越了以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为主的基础教学。
学生作品:
无人驾驶的生活方式研究,设计要走在未来,与未来发展对接,是设计的关键。
针对虚拟现实的设计:虚拟形态研究与设计应用。能够建一个通用模型,来构建形态切换,简化虚拟现实开发,节省人力。
通过设计教育的毕业生成果:
动画《大鱼海棠》、《阿狸》形象表情包、《同道大叔》占星术、《护颈记忆枕》工业设计达人、百度少帅、美女学霸在卡纳基梅隆大学、哈佛等高校。
经典语录
打球与游泳为什么需要教练来教,这与在学校学习一样,通过思维和方法可以让学习更加高效。
教授经验不是教老师的经验,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经验。经验需要体验与探索,更重要的是学会总结与积累。
通过发散、优化、深入细节的表现,形成新的对象,这个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基础课与我们专业课的思维方法是相通的。
认为靠灵感的思维方法无法教授,需要靠悟性和天份。创造性思维是真的没法教?还是我们没有找到方法?
空间形态是通过看得见的东西表现看不见的东西,重点解决空间的流动。
思维的创新性超越了以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为主的基础教学。
设计要走在未来,与未来发展对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