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优惠券设计指南(一):优惠券的前世今生
发布于 2021-01-13 10:53
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一般是怎么选择的?
早餐时,点了豆浆和油条,结完账时,收银员说:“送你一张2元优惠券,明早可用”,第二天你会去使用吗?
午餐时,在外卖平台点餐,订单支付时提醒,再选一件可使用5元抵扣券,你怎么处理的?
晚饭时,路过一家新开业的餐厅,服务员发放一张30元的优惠券,满100减30元,限当日有效,你会去吗?
带着以上思考,我们来继续往下读,优惠券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
优惠券真的是商家送给买家的“优惠”?还是让买家过度“消费”?
“优惠券”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末法国,但是“优惠券”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在美国。
我们看一下,如果采用相同的定价标准,服务店的实际销售利润如下:
定价100元时,只有A会购买,利润=100-30=70;
定价80元时,A和B会购买,利润=(80-30)*2=100
定价60元时,ABC都会购买,利润=(60-30)*3=90
A(100-30)+B(80-30)+C(60-30)=150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优惠券作为一种帮助商家差异化定价的重要营销工具,利用优惠券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从而实现商家利润最大化。
1. 实现商品利润最大化,压榨消费者剩余价值
固定的价格,商家只能从能接受当前价格的消费者那里获取利润,减少了消费群体。而采用差异化定价后出现了多档价格,商家可以从更多的消费者那里获取利润,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
2. 进行消费者分层,区分不同价格预期的人
高意愿人群:具有较高的价格消费意愿,对价格不敏感,是最理想的客户人群。
中意愿人群:有一定价格敏感度,给予小部分优惠可以获得转化的人群。
低意愿人群:低价格、低意愿,不太容易管理预期的人群。
通过消费者分层,商家可以把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消费者区别开来,进行长期的用户管理,通过价格策略来完成成交。
在商家想促销时,如果直接降价,之后再想涨价就很难了,容易引起消费者怀疑商品质量或服务。而降价后的价格会给消费者形成参照价格。而商家决定恢复正常价格时,消费者就认为价格上涨了,采用优惠券的方式不容易形成破坏新的过低参考价格。
优惠券可以帮助商家“千人千面”地开展运营工作。从而实现指定商品促销、拉新和留存等目的,实现精准的数据运营。
价低质优的商品,促销容易引起规模化效应,实现一传十,十传百的分享,从而扩大影响范围。
根据不同的促销活动,商家也会采用不同的优惠形式,按不同的功能和规则优惠券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按用户类型:新用户专享、老用户专享和新老用户均可。
3. 按地域划分:全国通用券、指定地域券。
4. 按商品类型:全部品类、指定品类。
以上是常见的电商平台使用的优惠券类型,根据不同的平台,优惠券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