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状腺结节能吃海鲜吗?血栓日义诊信息,诺奖延伸解读——疼痛的感知 | 广济一周
发布于 2021-10-10 11:51
麻醉手术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延伸解读——疼痛的感知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举世公布,美国生理学家David Julies和神经科学家Ardem Patapoutian由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获此殊荣。
几千年来,人类面临的最大谜团之一是如何感知自身所处的环境。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赤脚走过草坪,你感受到太阳的炙热和风的抚摸,以及脚下的草地,或许还有微微坚挺的草尖刺痛了你的脚心,这些对温度、触觉和痛觉的感知对人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这两位科学家开创性地发现了TRPV1、TRPM8和Piezo通道,让我们了解冷、热和机械性压力刺激如何引发神经冲动和传导,最后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
疼痛,是众多疾病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小到日常的牙痛头痛,大到中晚期的癌痛,还有常年累月折磨人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近期,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疼痛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基因层面的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脊髓MMP2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增加,但是MMP24mRNA却没有变化,该研究指出MMP24蛋白表达受到 RNA去甲基化酶FTO(肥胖相关蛋白)的调控(该文章发表在Front pharmacology期刊)。那么,将来调控FTO很可能会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靶点。
两位科学家打开了人类感知痛觉的大门,更多的科学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寻找与这些离子通道相关或继发传导通路上的靶点。我们始终坚信基础研究是引领人类进步的基石,通过对疼痛奥秘不断探索和追求,未来对这些靶点精准治疗,临床上有可能显著缓解甚至治疗这些顽固性疼痛。
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疼痛基础研究团队致力于疼痛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在医院支持下引进专业疼痛科研人才,建设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及美国知名高校合作,重点聚焦转录因子-基因组功能元件-表观遗传三者互相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机制的作用,并取得丰硕成果。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423991068.png)
解读人:施 旭 丹
麻醉手术部主治医生,在职博士生。美国LOMALINDA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擅长急慢性疼痛临床和基础的转化研究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472600418003.png)
01 防治血栓,这些团队有一套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446443338.jpg)
2021年10月13日13:30-14:30,浙大二院将于滨江院区门诊1楼举行血栓防治义诊活动,浙大二院呼吸内科、血管外科、胸外科、药剂科专家联袂出场。如果有腿部肿胀、疼痛等怀疑有血栓情况的,想了解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血栓栓塞症的,欢迎现场咨询。
02
有甲状腺结节
还能吃海鲜吗
听听医生怎么说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431182798002.jpg)
广济一周第73期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
如有相关建议或意见
欢迎在下方留言
医学对于大众
不只是一纸文字
我们怀抱着
梦想和信念
默默前行
是因为我们迷恋
可以妙手回春的那一刻
我们抓住每分每秒
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去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责任编辑 | 朱俊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