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是怎样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
发布于 2021-10-12 19:41
最近一次课上,邀请几组同学进行互动,其中一组两位同学的交谈让我印象深刻。两位互不相识的同学相互简单自我介绍之后说出了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其中一位对新认识的同学的作出以下印象评价:这位同学可能相对腼腆,也容易紧张,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很主动,因为他说经常独自在宿舍玩游戏。对方听到评价之后表情开始放松,认为很精准,欣然接受。
配图来源于网络
为何相对其它组同学他们给我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对方可以欣然接受评价?因为,该同学言语神情中丝毫不敷衍,作出的评价不仅是客观准确的,还关照了对方内心柔弱之处。从用词上便可窥见:试想把“相对腼腆”换为“内向”,独自玩游戏所推断出的“相对不主动”改为“孤僻、不爱社交“,对方交往中因为紧张而导致的“言语较少”替换为“不善言辞”,那么效果是否相同?另外,这样的印象评价不仅给人台阶下,更重要的还帮对方指出提升社交能力的方向:克服紧张,主动社交。话不多,但可谓口吐莲花。
配图来源于网络
这样恰到好处的评价来自对他人细微的观察与善意,真诚不敷衍,它比一切社交技巧更胜一筹。没有刻意雕琢成分,言语神情中淡去浮华与做作,内心深处的善意自然衍生出的智慧,非简单可复制的。
记得之前看过《开讲了》张信哲作为嘉宾出席的一期节目,当场上一位年轻男子问他如何看待网评“过气歌手”时,场面甚是尴尬。这时候,撒贝宁的一番话可谓神级救场,也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缺对技巧的掌握,社交秘笈书籍俯拾皆是,但圆滑凡夫多见,圆润贤人少见。圆润与圆滑虽一字之差,但人的境界相差甚远。前者外圆内方,有底线有风骨;后者只圆不方,无原则无傲骨。而真正会说话的人,拥有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浑然天成,让人舒服,如沐春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