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对齐」
发布于 2021-01-17 23:03
举例说明
为了快速对比,我就直接拿书中的内容举例:
▲ Before
下面是运用了对齐之后的页面:
▲ After
是不是效果很明显。我们再找几个例子,我从小米和苹果官网随手截几张图,大家看看。
小米
苹果
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对齐的排版。
原理分析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对齐到底能带来什么?请看下图:
▲ 留意隐形的对齐线
从图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左边的内容没有对齐,导致边界犬牙相错,整体观察页面时候视线会不断跳跃,无处安放。而右侧使用了左对齐,很明显,有一条隐形的线就在那里,成为我们的视觉依靠,让人很安心,平静。
如果页面上的一些项是对齐的,那么便会得到一个内聚的单元。即使对齐的元素是彼此分离的,但在你眼中,它们之间也会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彼此连接在一起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对齐,是最容易的事,却又是排版中常被忽略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如此重要并且简单,为什么常常被忽略呢?
答案只有一个,你压根儿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你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对齐这个概念。可以这么说,一旦你头脑中有了对齐的概念,你会惊奇地发现,在生活它无处不在。
就好比,只有怀孕后你才会注意到大街上原来有那么多孕妇,而之前你是压根儿就不会注意的,虽然她们一直就在那里。
今天,请把对齐的概念牢牢的记在脑中,那么以后你看世界就会有一把标尺。下次再创作的时候,你就会按照这把标尺衡量你要创作的内容。
如何实现
使用参考线
PPT默认参考线是隐藏的,【标尺】【参考线】未打勾之前:
【标尺】【参考线】打勾之后,如下图,你会看到图中上边和左边多了标尺,中间增加垂直居中和水平居中参考线。
不过上图这样的参考线几乎没啥用,想要真正使用参考线,更多时候需要你用鼠标拖动到合适位置,或者按住Ctrl鼠标左键拖动复制参考线,下图中我分别复制了两条垂直参考线和水平参考线,其中三段文字我统一对齐了左侧的参考线。
使用第三方插件
第三方插件很多,但是如果只让保留一个,那么毫无疑问是 iSlide。有了它,我们制作 PPT 效率会高很多,比如生成刚才的参考线,现在我们只需使用 iSlide 的【智能参考线】,便可快速生成合适的参考线。
▲ iSlide的「智能参考线」
▲ 选择预设
这里我选择【正常】的插件预设,你可以看到在界面上自动出现对应的参考线,简直不要太爽。
使用对齐
页面上的多个元素要对齐可以使用【对齐】功能,这样就省去用鼠标一个个拖动的繁琐动作。
对齐功能很简单,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可以把这个常用的功能放在快速访问工具栏,这样我们就不用每次去菜单栏里面去找了。具体如何实现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请见另一篇教程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速访问工具栏』 。
实践应用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刚才介绍的方法应用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下图是我从百度上找到的一页PPT,现在我们针对这个单页进行修改。
首先,分析一下该页PPT存在什么问题?
字体太多。一般一个文档里面,用一种字体就行了,如果想有点变化,那么两种字体就足够了,一旦增加到三种字体,就要非常小心,你要想明白,到底为什么要使用三种字体,字体越多越难以驾驭。
颜色过多。页面有至少有六种颜色,看页面的时候虽然你不会去数颜色,但是过多的颜色却让人发自内心的讨厌。而且图中部分颜色饱和度高,颜色之间存在撞色,这是要注意的点,如果你没有感觉,那么你一定听过“红配绿,赛狗屁”。
文本没有对齐。虽然原文档已经注意到对齐,但是做的还不够。
逻辑不顺。目前几个模块之间的摆放很随意,没有逻辑关系。结合内容,我们认为「问题」-「解决方法」-「如何做」这样的顺序,可能更容易让人理解。
我们开始吧。
把内容分成两部分:
使用色彩:
使用图示:
使用图片:
最后我们合在一起比较一下前后效果:
以上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当然也是很基础的表达方式,但你会发现无论是哪种方法,对齐这种方式永远都会存在。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感谢收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