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标准|江苏省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于 2021-01-27 18:15

编者按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修订的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正式发布。

新理念•倡导建筑长寿化的高品质高耐久建筑的方向;新标准•设计寿命升至100年。

积极推动住宅产品升级,对结构体系和水电管材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指标,对未来高品质的居住需求提倡灵活可变的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修订的地方标准,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计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全面执行地方法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全国首部完成修订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修订后的标准重点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五个方面积极回应了新时代下绿色建筑内涵的拓展,对相应的内容和措施做出了一系列的完善和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教授对修订后的标准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江苏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修订非常及时,既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要求,也高度吻合和匹配江苏在全国率先发展要求。标准具体章节内容强调了建筑师在设计前端的作用,强化了绿色设计,增加了绿色策划和设计流程、室内装饰装修和景观设计。

安全适老 实现全龄友好

▲防护雨棚

新标准要求采用安全玻璃和防夹门窗,防止玻璃自爆伤人和门窗夹人事故的发生;在住区设计中,还要求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活动场地和标识系统,实现全龄友好。  

儿童活动场地 

老人活动场地

新标准聚焦室内环境空气品质,强制要求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设置室内空气监测系统并实时公告,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强化公共场所的健康运营,也让百姓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环境质量了如指掌。  

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公告   

同时,新标准全面要求住宅设置新风系统或装置,为千家万户的健康呼吸保驾护航。除了室内空气品质之外,新标准还对水质安全、室内噪声、照明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改善措施,旨在为百姓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住宅新风系统

品质耐久  设计寿命升至100年

新标准倡导高品质、高耐久性的建筑,积极推动住宅产品升级。在常规建筑50年设计寿命基础上,新标准给出了100年设计寿命的技术要求,对于结构体系、水电管材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指标;针对差异化、个性化的居住需求,以及家庭空间使用要求的动态变化,新标准提倡空间灵活可变的建筑设计。

灵活可变的户型  

此外,新标准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即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施工快速便捷,便于维护更换,同时减少了传统二次装修广泛存在的结构破坏、噪音污染等问题。 

集成卫生间

智慧便利  符合电动车和智能社区新趋势

为满足电动车发展的需求,新标准要求停车场必须设置电动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

充电桩停车位

新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各类建筑提供设备监控、能耗监测、智能家居、物业管理等智慧服务,并通过开放性接口具备与其他公共平台对接的功能,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奠定基础。 

   

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智能家居系统

环境友好 对能耗和垃圾收集有新要求

新标准首次将空气源热泵热水技术纳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范畴,拓展了清洁能源利用形式;要求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不低于2级,减少了生活用水消耗;提出了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设置要求,强调与周围环境协调,满足方便居民、不碍观瞻,且有利于垃圾分类投放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生活垃圾收集点 

据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江苏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增强制性条文1条,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的设置、公示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标准将于2021年7月1日实施。届时,必将大大提高江苏绿色设计和建设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作出积极贡献。


详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
电话:010-68997580∕68329680    
传真:68354580
邮箱:cchs_2013@sina.com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1985年9月20日成立,是由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住所设在北京。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是在中房协领导下、全国最早成立的专注推进人居环境研究和事业推广的学术社团。

核心业务:百年住宅、绿色住区评价认证;中小城市(镇)人居环境建设;课题研究与成果应用;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中国人居环境大讲堂/中国人居会客厅;中日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