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维导图+答题模板重难点

发布于 2021-01-28 14:44

道德与法治答题万能模板

01

 

答题公式

 

道德与法治每课的结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每个问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 

 

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2、为什么的别名 

 

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3、怎么办的别名 

 

出主意+建议+办法+启示。

 

A.怎么办

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B.国家怎么办

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C.青少年怎么办

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4、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 

 

(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5、评价问题 

 

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6、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

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

②结合材料分析

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

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7、实践题 

 

① 班会: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

② 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

③ 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02

 

答题方法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解题方法: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

 

解题方法:

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XX、反映了XX、符合了XX

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

C、解决问题(怎么办)可从国家、社会、学校或家庭和中学生等方面谈

 

具体是:

A、国家要求在立法、执法和打击上如何做;

B、社会要求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宣传上应做什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C、学校、家庭上如何做好教育、榜样、示范;

D、个人上如何提高认识、意识,形成习惯、落实行为;

※特别提示: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中必须根据材料扣准题意作答

 

 4、关于“图标、表格”类题型 

 

解题方法:

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

二是横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

三是纵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

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5、漫画、图画要抓两点 

一是这个图式的名称是什么?

二是图式的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方法:

①看标题;

②看文字;

③看画面。

 

 6、建议型题目 

 

常见问法:针对某事或某现象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题方法:

☆ 国家、政府应该……(政策,法律、制度等)

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社会、学校应该……(风气、氛围、教育、培养…人才)

☆家长、青少年应该……(监督、引导、学习、理想等)

 

 7、意义、作用型题目 

 

有助于(有利于;是……的需要;是……的必然要求)

 

 8、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思想上)树立XX方面意识,增强XX方面观念,提高XX方面的是非判别能力……

2)(行动上)在学习上,我们应该XX;在生活上,我们应该XX;在工作上,我们应该XX……

3)(影响他人上)勇于批评指正XX等不良行为,坚决与XX 作斗争

 

 9、“评析”“评价”型题目专项练习 

 

解题方法: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先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即是什么);

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可以是一些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即为什么);

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即怎样做)

 

 

 

03

 

解题思路

 

说明:以下所总结的答题思路步骤仅为一般规律,在考试组织答案是要根据材料并视题目分值选择思路中的所有步骤或其中几个步骤。

 

 1、直接式设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2、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①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②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怎样做)

 

 3、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 

 

基本思路: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4、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

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  

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5、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6、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7、怎样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议?

 

基本思路:

首先要明确所提建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①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青少年(个人)  

②怎样解决?——注意建议的角度(如:国家、政府、社会、公搑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8、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

1.找准行为  

2.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3.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4.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5.应该怎样做  

① 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

② 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侧重是什么、为什么。

 

步骤:

A、仔细阅读题干,找准、找全行为和人物。  

B、针对每种行为进行具体行为定性,说明依据点到为止。

 

9、青少年应怎么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某问题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做),”或“你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应对某某问题”或“你打算怎样去做”等。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

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模式: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②观念(意识)+行动(宣传+具体行动)——(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建设,如环保、诚信、节约型社会等说明怎样做时,可用此思路)  

③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扬……精神(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将来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家乡、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85个必背知识点

1.为什么要调控情绪?

①复杂而多样的情绪,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②但是,过分消极的情绪,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损害。 

③情绪过分激烈或者过分淡漠,过分多变或者过分单一,也都容易发展为不良的心理状态。 

④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状况。所以我们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念?

①学习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必要手段。

②学习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③学习也是国家、民族发展和强盛的前提条件。

④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3.挫折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作用:它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积极作用: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积极态度(勇敢战胜挫折) :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地努力。

消极态度(向挫折屈服) :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5.坚强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

①意志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

②坚强的意志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战胜挫折,而且有助于我们克服自身弱点,成就人生。

 

6.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目标。

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7.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所以要珍爱生命。

 

8.怎样珍爱生命?

(1)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激发自己对生命的热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②我们还要懂得远离危险,面对突发灾害时,要勇敢面对,懂得保护自己。

③懂得自我保护,使自己远离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提升生命的价值。

 

(2)善待他人的生命。

①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当他们感到痛苦时,应给予关怀。

②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侵害他人生命。

 

(3)善待一切生命。一切的生命,我们都应以珍爱之心去对待,不虐待,不残害,不肆意践踏,使人道精神和善良的品德伴随我们成长。

 

9.常见的自救自护常识有哪些?

(1)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远离危险,让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①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气;

②骑乘交通工具或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③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时,也要注意避险。

 

(2)正确应对来自他人的侵害。

①面对侵害,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给侵害者可乘之机;

②侵害发生时,要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③如果侵害已经发生,要及时脱离侵害者的控制范围,稳定情绪,与自己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他们具体情况。如果侵害来自自己的监护人,可以向老师或公安机关求救。对于性侵害,不要因为觉得难以启齿,而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3)面对火灾、水灾、地震等灾难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更不能丧失求生的意志。遇到灾情要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并积极自救。

 

10.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为他人带来欢乐、减轻痛苦,生命价值就得以提升。珍爱生命,也包括延伸生命的价值。

 

11.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①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长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回报社会。

⑤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延伸生命的价值。

 

12.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自强?

(1)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2)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被挫折和苦难打倒,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自强不息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13.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1)克服依赖心理。能处理好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要多向榜样学习,有意识地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学习他们如何待人处事。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有意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作决定的能力。

 

14.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①志存高远。

②追求生活中细微的进步。

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15.怎样对待社会影响?

①对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滤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要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

②对长辈的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做错了应该予以指出。

③面对公共传播媒体,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④正确对待社会流行,对流行的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从众。

 

16.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经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7.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②未成年人处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③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④未成年人一旦在不法分子的引诱和胁迫下,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将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1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9.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家庭方面:父母疏于管教或教育方式单一、粗暴;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2)学校方面: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

(3)社会方面: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社会上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等。

(4)个人方面:身心不成熟,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不分;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

 

20.未成年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留意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和行为习惯的细节,对不良诱惑坚决说不,遵守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要求,让自己远离不良行为。

 

21.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家庭方面:部分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②学校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③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社会上暴力事件和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④国家方面:国家对校园暴力行为缺乏有效惩戒。

⑤自身方面: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交友不慎,不能明辨是非善恶。

 

22.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危害

①学生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既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也会让施暴者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

②家庭方面:会对双方家庭造成伤害。

③学校方面: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和谐校园的建设。

④社会方面:破坏社会风气,渲染暴力文化,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23.遏制校园欺凌,各方面应如何做?

①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

②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法律、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暴力事件,学校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等。

③国家: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力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宣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④社会:要根除暴力文化滋生的土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⑤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暴力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青少年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②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会宽容。

③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遵守社会规则,严于律己,遵守校纪校规。

④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如面对不法侵害,要积极寻求帮助,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与同学和谐相处。

⑦发现校园暴力事件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等。

 

2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

(1)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这种爱是无私的,希望子女一生平安幸福是他们共同的期待。对于这种无私的爱,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2)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成人。(3)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4)成年子女要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26.我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1)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从小事做起。

(2)孝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①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孝敬父母主要表现为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帮助父母,为他们分忧;积极上进,让父母放心。

②长大成人之后,就要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7.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化解“爱的冲突”?)

(1)只要父母与子女共同努力,“爱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化解“爱的冲突”的办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2)具体做法:

①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发脾气,不闹对立。 

②经常与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

③遇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

④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诚实守信。

⑤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

⑥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心情。

⑦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⑧发现父母言行有误,敢于指出,耐心说服纠正,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坚持正确原则。

 

28.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①文明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②在交往中,礼貌的行为能够显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与魅力,礼貌能够使人们愿意交往,愉快交往。

③每个人文明礼貌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与发展,更会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④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29.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2)注重细节。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如态度亲和、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3)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4)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品德、人格,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从内到外地表现出来。

(5)文明交往,还需要一把识别善恶的标尺。对于某些虚伪、欺诈、不怀好意的人,要学会拒绝和远离。保护自己,不受诱惑,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面。

 

30.竞争的作用有哪些?

积极作用:

①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群体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

②良性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制止恶性竞争,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③在竞争中,每个人都不能满足现状,后进要追赶先进,中游要力争上游,即使已经名列前茅,还必须继续努力,因为在竞争中,停滞就意味着落后。

消极作用:

①对于在竞争中没有名列前茅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竞争结果,就可能被挫折感所压倒,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

②有的人由于不能面对失败,怨天尤人,妒忌成功者,心理失衡。

 

31.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①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把竞争当作磨砺意志、提高自我的过程,主动参与竞争,不胆怯,不逃避,勇敢地迎着压力上。在竞争中客观地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坦然接受竞争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②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

③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

 

32.合作的作用

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②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③放眼国家和世界,国家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国内各种层次的合作,还必须依靠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全球合作。

 

33.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①需要确立共同目标。

②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

③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34.诚信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诚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

(1)只有在诚实的心中才能生长出使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美德。

 (2)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3)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4)企业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5)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5.怎样做诚实的人?

(1)增强诚信意识,做到对自己诚实,也要做到对他人诚恳。

(2)坚持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说实话,做实事,不说谎,考试不作弊等。

(3)做到信守承诺,承诺一旦做出,就应该努力去兑现。

(4)我们还要学会诚信的智慧,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善意的谎言”。

 

36.如何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要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要摈除陈腐观念。

④要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建立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37.我们应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①树立共同目标。

②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③增强集体荣誉感。

④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人教版: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3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我们应如何坚持两者的统一?

(1)两者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两者统一的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9.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40.怎样做到自觉履行义务?

①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41.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合法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寻求解决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与经营者签有某种协议的,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2.我们应怎样遵守社会规则?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3.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44.如何守护正义?

(1)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5.如何对待文化差异?(青少年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的差异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的文化之间只要平等尊重,对话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和谐相处、共同繁荣是能够实现的。

(2)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做到真诚友好、不卑不亢、自尊自信。

(3)面对多样的文化,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6.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47.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48.青少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0.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民族精神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一的发展模式;它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4)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

 

51.青少年如何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1)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2)弘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52.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②我们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

③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④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人。

 

53.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以它深邃的内涵、恢宏的气度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4.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性)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迈向伟大的复兴历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的过程。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5.我们如何创新民族文化?

(1)实现文化创新,就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

 

56.我们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7.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58.培养责任感有哪些重要性?

(1)责任感就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认真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懂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2)一个人责任感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有责任感的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是有良知的人,懂得引导自己,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行为。

(3)一个人能否得到他人的喜爱、信任与尊重,能否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胜任工作,取得成就,责任感都是重要的前提。

 

59.怎样增强责任意识?(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和谨言慎行的处世态度。

⑤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60.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①参加为灾区的捐款活动;

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③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④参加义务敬老活动。

 

61.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1)对个人:

①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增加社会经验。

③有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④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对他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3)对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6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目的: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63.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 国家公职人员要增强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在理解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64.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5.法治政府的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66.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①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④依法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7.怎样做到依法治国?

①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我国是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④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8.公民应该怎样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①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坚决不做。

③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69.公民行使监督权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

②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④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70.中学生如何参与公共事务?

②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选举,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还可以为社区公共事务建言献策,参加社会服务,如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帮扶活动、助残活动等。

 

71.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媒介?

(1)我们在上网时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网络人。①上网要遵守法律。

②上网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提高防范意识,对网上信息要增强分辨能力,避免轻信盲从;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浏览黄色和暴力等不良网站;不随意答应陌生网友的要求。

 

72.如何理性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73.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①改革开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动力,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使社会财富像泉水般涌流出来。

②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7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5.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②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③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76.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指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

(1)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7.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2)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成为第一位的推动力量。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大力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78.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

(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

(3)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传播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谁能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7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国家怎么做?)

①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需要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③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才强国。

④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80.为什么要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大力开启创新源泉,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81.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做创新型人才?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2)创新型人才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有穷根究底的热情,对世界的奥秘有一探究竟的勇气。

(3)创新型人才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的能力。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地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学习、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8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它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③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问题得到合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⑤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3.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政府部门: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观、两理念、三国策)

 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相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法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④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⑤加大财政投入,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企业角度: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增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③加大科技投入,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④提高企业冶污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公民角度:

①学习环境保护和节约字眼方面的知识,树立环保和节约资源意识。

②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培养节约习惯、环保习惯,增强法制观念。

③宣传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④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员、监督员。举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

⑤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水多用,垃圾分类存放、废旧电池回收,使用环保布袋购物等;能走路的尽量不坐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使用节能产品,少用或不用高能耗产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言行作斗争。

 

84.公民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④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85.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

②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

①改革开放使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③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担当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④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