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设计---“项目式教学”在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会在即墨一中举行

发布于 2021-03-31 08:45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青岛市信息技术学科人工智能及编程教学,一直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努力为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项目式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2021年3月26日,青岛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在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举行。青岛市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以及各区市信息技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现场会。本次活动采用全程云课堂直播,全市信息技术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本次教研活动。来自即墨区和城阳区的两位教师向全市教师呈现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编程教学。

      即墨区第一中学高星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我的机器人——Python语言编程》一课。高老师的项目设计以人体健康指数作为项目主题,渗透语法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项目,同时也完成了编程语法的学习。城阳第一高级中学的邵淑春老师带来的《项目设计——Python语言for 循环结构》通过一个开场小游戏使学生迅速进入了完成项目的思考过程。源于生活的项目激发了学生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编程思维能力。与会的各位区市教研员和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和编程教学的心得体验,以及自己对这两节课的看法。

 

      最后,青岛市教研员陆德旭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对老师们准确把握课标精神,迅速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基于生活情景的项目式学习给予了高度肯定。陆老师说,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基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而开展的项目学习,其中编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是一种基础性的思维能力,并不一定是学生将来的专业或职业方向,而是一种将来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和职业都能够有更高的效率和质量的能力。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学习编程可以锻炼你的思维,帮助你更好地思考,创建一种我认为在各领域都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是学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科专业性和学科价值的内容。对广大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教学业务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所有学科老师认真学习Python语言编程,这是我们学科的专业内容。认真探究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高中新课标、新课程的正常实施奠定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立足课标,基于学情,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包括计算思维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第三,以兴趣入门,通过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编程教学。第四,加强集体备课,这是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