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小米造车,路在何方?
发布于 2021-03-31 21:18
前段时间关于小米入驻电车的消息被网络疯传,但随之就被小米官方出门辟谣,在安定投资者内心的同时,也带给人了以无限遐想,而随着近期小米官方的确认,有着雷布斯之称的雷军大佬宣布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创业后,市场的反馈也很强烈。
首先是市场给予的幽默段子,国内能够同时做电视、做手机以及汽车的企业家只有两位,那就是雷军和远在海外至今未归的贾老板,这让人不得不感慨起电车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行业啊,居然能让两位卧龙凤雏为之着迷。
无独有偶,市场的反馈不止如此,前段时间被比之为“火星公司”的字节跳动也无意间凑了个热闹,虽然说这种联系有些牵强,但总归是让我们这些“看客”们为之一笑的。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事给搁置,其实这个事情的发展是很有意思的。
全球市场上提及造车概念的企业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的他们没有像小米这样得到市场及时的反馈,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先例”。
就像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买涨不买跌一般,如果我们回想起小米的创业经历,那无疑就是一个绝佳的先例,在苹果进入中国并整合了上下游供应链之后,雷布斯亲手创建的小米便开始了它的传奇。
从“性价比”入手,小米的逆袭之路历历在目,再加之同样的特斯拉入驻国内,与当年手机品牌百花齐放同样的电车三傻,历史的转向似乎在这一刻重复了,几乎是同样的局面,只不过市场从手机变成了电车。
正因为小米在上轮的手机战场中异军突起,所以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小米在电车十年内也能够重现辉煌。
这可能才是市场上对小米造车报以希望的缘由吧。
但老实话,电车的路子是没有那么好走的,甚至说潮水褪去之后,电车的可能性可能会贬值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低谷。
小米、电车三傻和当年手机大战不同点在于对手的差异。
在手机大战的时候,为了维护自身的较高利润,苹果本就无意占据低端机市场,所以给了国内手机以无限遐想的机会,但特斯拉却不同,作为蓝星上最为疯狂的大佬之一,特斯拉的价格本就不高,星辰大海的口号在别人嘴中像是画大饼,吹牛啤,但在马斯克口中,却让人不得不相信。
电动车可能有前景,但他的前景早已在2020年疯狂的资本市场上给透支了,不管是特斯拉、蔚来、理想还是小鹏,他们的潜力已经早早被透支了。
现在宣称造车的企业与其说是介入造车,更多地可能是为了抬高股价一种噱头,当然不妨还有那些以造车为名实则大搞囤地骗估值的存在。
就如同当年的“造芯”一般,一拥而上,全国范围上马项目结果又如何呢,不过是一场场的骗局,各种企业以高科技造车为名在各地拿地,骗补,或者最后再套个外壳然后上市圈钱罢了。
就我国目前的局势下,一切实业的根源都是房地产。
就比如说腾讯的股价在过往这些年飙升的股价吧,其实最大的受益者可能不是腾讯或者腾讯的员工,而是那些早早地在这周围购房的投资客们,这是很显而易见的现象。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创业有风险,但囤地稳收益。
就像李嘉诚在内地囤地等开发一般,这个时候能借着这个口号囤地的企业大多最后都亏不到哪里,君不见搜狐市值不如搜狐大厦这个明显的案例嘛。
就像前段时间网传关于经营贷的段子一般:
银行不怕你拿经营贷去炒房,就怕你真拿着经营贷去经营。
目前电车的前景也可以用这样的案例说明:
地方不怕你借造车的名义去囤地,就怕你真拿钱去造车。
当然,盈利堪忧的问题可以伴随着后续市场扩张形成垄断格局后从消费者手中找补回来,但这个过程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赢家通吃的故事。
而从资本市场的透支程度来说,电车的红利已经在去年给透支完了,先入局的“特斯拉”和“电车三傻”们已经把电车最起码未来3年的红利给吃绝户了。
因为预期已经出来了,在特斯拉没有收复失地重现新高之前,造车的热度将会减缓,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看出谁在造车,谁在巧立名目。
既然都是为了钱,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的钱,跟剿匪得来的钱有什么不同的呢?
两根金条,你能说出哪一根是肮脏的嘛?
不管企业在电车上有多少布局,对普通人来说,造车这块已经没什么机会了。
还有,明天有个广告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