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缺笔字”的讲究,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1-04-01 06:03

箭头处
“字”
,我们哦!!
记得把   跟颜真卿学书法
设为星标“★”
!!






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
避讳是古代封建社会
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古代帝王及其祖辈的名讳
臣民百姓在文书中是不可以提及的
在书写过程中
他们必须避开这个字
于是就有了各种避讳方法
在传世的碑帖中
最早可见于唐代
唐宋时期的避讳相当严格
不仅本字要避讳
连同音字(嫌名)也不能直接写
元代因为统治者属于蒙古族
方言不同
名字属于音译
所以没有严格避讳要求
直到明代又恢复避讳制度
但并不严格
清代为满族
他们不介意汉字讳
但从康熙时
又恢复了严格的避讳制度
总的来说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缺笔
这在法书碑帖中很常见
二是改同义词
如'匡”改为“辅”(宋太祖赵匡胤讳)
三是改同音字
这个方法仅限于明清
因为此时不避嫌名(同音)讳
如改“弘”为“宏”(清高宗乾隆讳)
一起来看一些经典碑帖中的
缺笔避讳字
“世”

出自唐·柳公权楷书《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唐太宗李世民讳
中间少一“丨”
“民”

出自唐·颜真卿楷书《东方画赞碑》
唐太宗李世民讳
少写最后一笔斜钩
“渊”
出自唐·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唐高宗李渊讳
省略了中间的“米”
“渊”
出自唐·陆谏之行书《文赋》
唐高宗李渊讳
直接省略了右边“丿米丨”
“殷”

出自北宋·米芾行书《蜀素帖》
宋太祖赵匡胤讳
少写最后一笔“㇏”
“桓”
出自南宋·赵构楷书《养生论》
宋钦宗赵桓讳
缺写中部与最下两“一”
“玄”

出自清·姚孟起楷书
《临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
清圣祖康熙(玄烨)讳
缺写最后一“丶”

精彩回顾:

【论坛】历代书论书籍推荐

【论坛】为什么是天下第二?看看他的行气!

【论坛】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跟颜真卿学书法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