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原创的产品开发铁三角原理

发布于 2021-04-03 00:31

西安 安星 - 西安

文章太硬了,听听歌吧

年前,公司核心研发实验室的同事约我,想聊聊研发部门和业务部门应该如何合作。

 

我是甩开膀子忽悠了足足一小时,意犹未尽。

 

看同事一脸不耐郑重其事的记了两页笔记,激发了我整理对研发和产品关系的个人思考和认知,遂成此文。

 


企业这个翻译名词来源于日本,也不知道为啥这样翻译,企图成业的意思吧,我估计。

 

这个企图要想实现,一群人必须通过一些列的活动,组织各种要素,创造出有额外价值的服务/产品/解决方案,满足/弥补/创造另外一群人的需求。从而成业。

 

一个企业的立足和发展,其内涵是人才竞争,外延则是产品竞争。内涵和外延之间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好比再优秀的花岗岩,没有米开朗基罗,也不能自己长成大卫。

 

我一贯认为,产品是管理出来的,不是研发出来的。谁最贴近需求方,谁就应该领导产品开发。

 

当然,销售不是唯一贴近需求方的,不然iphone就开发不出来了。

 

实际的产品开发过程,大多和怀孕生子一样,漫长/期待/痛苦,五味杂陈还经常难产。感谢工作过的公司,我在光伏组件的上下游都参与过很多产品的开发过程。还是有些共性可以提炼出来的。

 

 

角一,技术成熟度

 

大多数时候,我们混淆了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

 

就用光伏来举例子吧,如下几个项目,哪些是产品研发,哪些是技术研发?

 

HIT电池研发

钙钛矿电池研发

210组件研发

无焊接组件研发

2015年开发6000片/h焊接机

LED光源模拟器开发

 

在我看来,HIT电池和210组件是产品研发。我想这个没有什么异议。HIT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持续地,高效率地,低成本地产出。需要做的是优化组合各种成熟技术,达到量产的成本标准和效率标准。210组件是尺寸变化,需要解决的是尺寸增加以后带来的一系列应用问题。

 

而钙钛矿电池,无焊接组件,6000片/h的焊机和LED太阳光模拟器则都应该归入技术研发的范畴。

 

之所以称为技术研发,第一,技术不存在,比如钙钛矿电池。

 

第二,技术存在,但不能适用新的应用环境。比如无焊接技术连接电子器件本来是一个成熟技术,但是由于在组件中应用环境和要求过于特殊,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隆基及时刹车叠瓦组件的生产,明面上是觉得成本过高,本质上还是技术在当时不能支持大规模量产。LED光模拟器同样也是成熟的LED光源在模拟器应用上,并不成熟。

 

第三,产品性能跨度太大。6000片/小时的焊机目前已经出货,但是如果2015年就研发这个设备,估计死的很惨。

 

关于第三点,很多时候是技术主导产品研发的死穴。我们做技术的都怀揣一个产品改变世界的梦想。但仔细想想,伟大如乔帮主,如果上来就做Iphone3G会怎么样?

 

一代Iphone的时候,3G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技术变为产品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给产品一个迭代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产品技术进步的需要,也是生产设备,物流供应,人员认知和市场接受度的需要。

 

区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个新产品中如果包含了一种不成熟的技术,那失败或者是延迟的可能性非常大。做产品追求的是用成熟的技术做各种组合,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然后不停迭代,拓展性能边界。

 

如果过分痴迷于技术,不去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像诺基亚手机一样,从一统天下到销声匿迹,技术再强,专利再多也无力回天。

 

产品,不是一个研发部门就能做滴!

 

纪念一下达叔,我最喜欢的这部周星驰电影里真正的主角

角二,对时机的认知

除了技术以外, 产品开发另一个重要的影响维度就是时机。

 

一个真实的案例,中电光伏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基于当时的硅片尺寸提出5主栅是最优化的方案。在电池上从3栅增加到5栅是一个多么没有技术的改变啊。可是最终这个方案没有推成功。要一直到2016年,各家才上马5主栅设计。

 

中电的设计比行业提早了2-3年。但不仅没有引领行业,受限于当时各种条件限制,这个方案据说在内部还被诟病。

 

时机的选择需要从产品的要素去思考:技术成熟度,生产设备能力,供应链,人员意识,价值可替代性,成本效率,市场接受度。倒不一定缺一不可,但需要充分认识到缺少的部分会带来的风险,然后对外报以耐心,对内加强沟通。

 

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去克服困难,选择一些折衷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走。

 

举个栗子

 

现有的电池技术已经没有多少提升空间。下一代电池技术又苦于成本太高。大规模地面电站承受不了价格提升。很多企业选择对下一代电池做技术储备。然后静待时机。

 

好,现在是一个不负责的自媒体时间。欢迎探讨不同意见

 

在我看来,技术储备下一代电池技术,这搞混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边界。下一代的电池技术不是技术开发的范畴,应该是产品开发的思路。一个需要量产的产品,我们不给他在市场上迭代的机会,一味在实验室小打小闹。光伏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脸面何在?

 

我们以为时机未到,是站在大规模取代现有技术的思路上考虑。其实如果站在产品的思路上,IBC电池的黑色组件,在高端户用屋顶领域是多么有竞争力啊。

 

小众市场入手,允许短期成本高一点,但是给了新产品迭代的空间。等真的成本降低,其他人都是从实验室直接到量产,而这边产品已经迭代了好几轮,这中间积累的经验,无论在上量速度,还是市场理解,亦或产品竞争力,可以想象的都有很大优势。

特别想放一个IBC电池搭配黑色导电背板的组件在这里,那叫一个深邃纯黑。

无奈签了保密协议

 

角三-流程管理

国内的企业开发产品,有两种常见模式,一种是升级打怪,另一种是赶鸭子上架。

由研发部门主导的产品开发是升级打怪的模式,先求着采购搞点样品。再巴结生产做些试产,帮着质量编制完标准,最后小心翼翼端到销售面前接受夺命三问:

 

有产品说明书吗?有第三方报告证明产品特性吗?成本高吗?

 

好多时候眼泪汪汪端回来束之高阁。

 

市场需求主导的产品研发是赶鸭子上架型。一个大单过来,从来没做过的210电池三分片网格黑透明背板搭配2.8玻璃15边框(非行业的朋友当黑话看看就过去吧,哈哈),反正巨难做,还要求半年交货,价格高出0.1美分。

 

老板一看,赚啊!大手一挥,上!有困难?克服了再上!有风险?争做行业巅峰!

 

于是生产技术设备采购质量认证忙的团团转。偏偏流程还是要走的,但往往最后一路绿灯,憋出一个产品,凶险交货。还不知道有没有品质问题。

 

可以看到,流程仅仅起到阻碍产品开发的作用。

 

一个好的产品开发流程,需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够得到各个部门的支持。项目团队要包含所有职能部门,特别是销售,生产和采购。最关键的,要有一个设计完善的考核指标让所有职能部门对新产品的开发负责。

 

什么样的流程才能做到呢?这篇文章太长了,我们分开说,这里就卖个关子。

产品开发不是研发部门的过关打怪

 

谁来负责铁三角

 

铁三角要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每一个角都需要一个负责人才行。

 

可能很多人认为技术需要技术负责人来负责,我的意见,技术成熟度需要生产部门负责。

 

流程管理呢?产品部门吗?我觉得需要人力部门和产品部共同负责,因为维护一个各部门协同作战的产品流程,部门业绩考核方式是一个核心

 

时机判断呢?如果有一个有技术背景的销售可以胜任,但恐怕这个责任不是销售可以担当的。我想最好高管会决策。这部分可以上升到战略层面,让产品战略和公司战略结合,实际上应该是CEO负责

产品开发铁三角,缺一不可。

光不度IV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最后的最后,这篇文章,其实是干着洗白菜活的我,操着御膳房大厨子的心。

 

关于适应于组件制造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平台的流程,我们下篇再论!

 

假期愉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