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反思 | 死亡:设计领域不该缺席的话题
发布于 2021-04-04 00:44
1
戴安娜王妃在泰姬陵
2
威廉王子携凯特王妃在泰姬陵
构思阶段
2011年,项目的发起人Spade——一个建筑系的研究生,生于一个医生家庭,死亡是常见话题,想到了死亡,“我死后尸体会怎么处理?”
当时美国主流只有两种尸体处理方式:埋葬or火化。这两种方式都太不环保了。埋葬,首先会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殡仪馆的员工会把尸体的体液排干,然后向体内注入防腐的化学混合液。尸体被埋下,有毒的防腐化学液就会随着尸体被带入地下。而且这种方式太占地方,目前全球大多墓地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而火化虽然占地面积小了,但Spade认为也不是太理想。“火化会污染空气,每年,美国因为火化要排放6亿磅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受到同学的启发,Spade想到,自然是处理死亡最好的方式,分解尸体,让它重新和自然建立连接。让人类的尸体变成土壤,回归自然循环中,不仅环保,还能最后一次为曾经生养过自己的大地做点贡献。
行动阶段
2018年
华盛顿州立大学收到6具捐赠的遗体,她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土壤科学家一起,对这种尸体处理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2019年
在Spade的推动下,华盛顿州签署法案,正式合法化尸体转化成土壤的处理方法。于此同时,Spade筹集到了67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2020年12月
Recompose终于诞生了。
工作原理
白色如蜂巢般的舱位,每个舱位都可以放一具尸体。尸体放入其中后,工作人员会在上面撒上木屑,稻草和紫花苜蓿。
舱内的温度,水分,碳,氮,氧气都是精准供应,以便创造分解所需的最佳环境。30天微生物分解,将尸体彻底分解为土壤,包括牙齿和骨头。这个过程中,舱体会慢慢旋转几次,让尸体更好分解。
经过30天,尸体就会变成1立方码的土壤,大概有两个手推车那么多。然后,他们会把这些土壤放入养护箱中静置几周,让它变干。转化好的土壤,亲属可以选择拿回家种树,也可以选择捐给生态保护项目。
当说到“死亡”这个话题,逝者的优雅安然地离开十分重要,但生者的思念、缅怀应该如何安放也是需要重视的。
平行时空的父亲
今年一月份,日本有一位名为タムチンキ的网友尝试用谷歌街景搜索父母住的房屋时,看到了令她震惊的一幕,早在7年前就已过世的父亲,竟然站在了家门前!
一如记忆中鲜活的父亲,边抽着烟边望着这边,似乎正翘首以盼等待着什么。
タムチンキ将镜头巧妙的向前移,发现了正撑着伞缓缓归来的母亲,原来他正在等待他的妻子。
奇妙的巧合让他本离逝的父亲仿佛置身于一个平行时空中,仍然好好“生活”着,和过去每个平凡又温暖的日常一样,抽着烟站在家门前,默默等待着归来的妻子。
“妈妈会步行十分钟送孙子上学,爸爸就会站在街边默默等待着。但某一天等待时,突然就因急性心力衰竭去世了,享龄56岁。”
未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一直如刺卡在心头,而这场时隔了七年,跨越生与死的“相遇”,让她终于得到了些微释怀。她无法按耐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在推特上呼吁谷歌街景不要再更新此处的地图,就让他的父亲一直停留在这吧。
定格在过往时空中的至亲
台湾有一位网友不小心把过世爷爷的所有照片都弄丢了,他着急又难过,于是想来谷歌街景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看到了正拄着拐杖,散步回来的爷爷!
他曾以为家人就是永远会等候在那儿的故乡和归属,因为学业和爷爷约定的旅行一直一拖再拖.....但那道与死神相隔帘子终会拉开,看到这张唯一的照片后,他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
他看着街景中望着自己的爷爷,忍不住写下对他的思念。“我们平安又健康,不用担心哦!”“只是有时候,会突然很想你而已。”
来自美国的Dustin Moore,也在谷歌街景里找到了坐在家门口,正懒洋洋的晒着太阳的奶奶。
她穿着最喜欢的那条红裤子,好像从未离开过,坐在那儿等待着家人时不时的探望。
有人看到了早已过世的姥爷和姥姥,一前一后推着小车行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
谷歌街景里的人们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些已逝亲人的时光,将会永远驻足在这里。
睹物思人
日本的一位朋友,在奶奶的房屋前看到了一个撑着伞的狗屋,奶奶担心炎热的环境让狗狗不适,就温柔的撑起了一把小伞。
或许她曾经就坐在屋檐下,一边逗着狗,一边想着大家什么时候会回来聚聚呢?
不过现在,奶奶和狗狗都已经去往一个世界去了。
“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
“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
——林璎
“我只是想对人诚实,我不想说“他们已经离开了一段时间了。” 我想要简单地说:“他们永远不会回来。他们应该被记住。”
——林璎
案例来源:
【景观笔记123】一个愈合的伤口——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美国越战纪念碑
https://mp.weixin.qq.com/s/uAkiaulxIuhDIdYHuTH3Vg
感动70万人!日本网友在谷歌街景意外重逢去世亲人,引发全网震动!网友:我突然好想家!
https://mp.weixin.qq.com/s/xnW1zhMYlFUrNZt0nN23mg
这是第一家把尸体转成土壤肥料的殡仪馆,人死后,重新进入自然循环...
https://mp.weixin.qq.com/s/6aEua8kIL8-tOrvUJ0toOw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后台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