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I 我们记着,他们就活着

发布于 2021-04-04 11:58


在一起的时光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总感觉带着一点神秘,切合它的字面意思,跟热闹似乎沾不着边。这一切大概都是因为人们总是将清明与“鬼节”相联系,鬼影荒墓,叫人寒颤。
   以前我在别的地方上班,清明、冬至这两天都不敢加班,其他同事也是,都早早地下班回家,因为担心回去晚了,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地方,突然遇到一个不知何处钻出来的鬼怪,谁不胆战心惊?
   现在想想实在有点荒唐。我心坦荡荡,鬼神皆躲开。
   但是世俗或者说风俗的力量是强大的,侵入骨髓。
   清明节这一天,再坚持无神论的人也会遵守或默认一些传统的习惯。怀抱善良祈求美好,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比如通天饭,很多人都吃过,现在还在吃;又比如过关线,小时候的你,奶奶有没有把它拴在你的脖颈上?
   这两者的做法都是在避邪祛灾、保佑众生。
   前者以大米和乌豆为原料,在室外做饭“锅台朝天,热气升天;吃了胆大,神鬼不怕”;后者的过关线,是向七户不同姓氏的人家讨彩色线,一户一色,拴在小孩的脖颈上,用来避毒驱鬼,保佑孩子们健健康康成长。
   大家惊慌又憎恶的的那些“鬼”,心中指向的都是“孤魂野鬼”,他们死后无家可归、没有地方可去,便来骚扰阳间的人们。
   我们都是极不愿意将自己过世的亲人变成“鬼”的,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冒犯,也是对自身的侮辱。只要有一个人活着,逢年过节都不会忘记到祖先的坟头上走一走、看一看,拿些水果和平时他们喜欢的食品,恭恭敬敬地拜祭一番。
   这是深切怀念寄托哀思,告慰逝者激励后人。这才是清明节的主要意义,我们过清明的价值所在。这与清明节的来历,介子推拒做官,晋文公火烧绵山,禁生火吃寒食,追古思今一脉相承。
   之前在某个新闻平台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安徽有位先生母亲已逝,4月1日他回家扫墓,见父亲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门口,忍不住在车上大哭。事后已将父亲从老家带回身边,自己的谋生之处。
   清明节,我们没有忘记故去的亲人,以各种方法寄托哀思;那么,把这样的孝敬何不同样给予我们身边还活着的亲人们?
   不要等到有一天看不到他们了,你才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无论你把他们的身后事办得多隆重多体面,故人都无法享受。
   堆金积玉、朱门绣户不能弥补情感的流离失所。
   清明节,小家有小家的思念;大国有大国的情怀。
   在微博上看到两个视频,一是4月3日,河南漯河烈士陵园,卫国戍边烈士王焯冉的母亲一边反复擦拭儿子墓碑,一边痛哭;另一个也是在4月3日上午,卫国戍边烈士陈红军的亲属跨越千里,来到兰州市烈士陵园与陈红军隔空团聚。陈红军的妻子抱着他从未谋面、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墓碑前哭成了泪人……
   看个热搜,把我给看哭了。
   清澈的爱,只为祖国啊!
   感恩有你,山河无恙!
   对亲人、对先烈,我们记着他们就活着。
   今日清明,怀念离去的亲人,缅怀牺牲的先烈。
   追忆往昔,更好前行。
                                                       2021年4月4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