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池-0403通威股份2020年业绩预告速读
发布于 2021-04-04 23:40
通威股份是一家四川企业,95年成立一开始是搞饲料,其中水产饲料是核心产品,04年上市,2014年搞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我估计是老板看到了渔光一体光伏电站赚钱,后大力投入光伏和新能源产业,然后慢慢上市公司业务变成了2大块,一个是饲料,一个是光伏新能源硅料这块业务。业务比较繁杂。
饲料业务和新希望竞争。
光伏也做硅料,组件,运营光伏电站,几乎涉足光伏产业的各个主要环节。
这几个业务大概的情况,
1, 饲料业务
2, 光伏业务,通威参与了3个部分,做硅材料,做光伏面板,做光伏发电站来赚钱。 贵材料主要是高纯度的晶硅。做面板就是类似和隆基股份竞争的。做发电站是为了发电,用电费赚钱。
目前硅料有8-9万吨产能,以后可能有17.2万吨。产能是供不应求的.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 万吨,在建产能7.5 万吨,预计2021 年底投产。在单晶料占比约90%的情况下,公司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以在产的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项目6 万吨产能为例,目前两个新项目生产成本均低于4 万元/吨(估计是3.7万吨左右)
太阳能电池,和隆基一样,大概已经有25gw产能,2021年可能有40g产能。
最后一块是做光伏电站,靠发电来回报,半年就发电9.7亿度,
通威在2020年中期财报中对光伏产业的评估是: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随着国内及海外装机需求的逐步回暖,硅料价格、单晶电池价格已逐步企稳回升。
从通威的发展来看,通威的发展是慢慢的从一个业务,延展到自己熟悉的相关领域,虽然表面上看,做饲料和做光伏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其实背后又是因为老板多年从事水产饲料,搞水面光伏一体化,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不同的是,做饲料的通威没有走新希望的老路去养猪,而是进入了前景非常不错的光伏产业,熬过了低谷期,现在开始进入了一个可能是收获的季节。
通威的饲料业务在市场不大,故而比较聚焦水产饲料。
在光伏业务这一块,通威等于涉足了3个环节,
1, 上游的硅料
根据PVInfoLink,2019 年公司出货量全球市占率
达到15%,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 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95%以上。
通威旗下的硅料业务,主体是旗下的四川永祥。这个公司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被上市公司拥有,
另外两个多晶硅材料大公司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在香港上市。
根据公司最新公告,乐山新项目生产成本已降至3.77 万元/吨,包头项目
生产成本已降至3.82 万元/吨。
多晶硅料生产成本很大一块是电力,所以能做这个生意的公司大多数在四川,内蒙,新疆。而通威则占了四川电力便宜的优势。
2, 中游的光伏面板,太阳能电池
因为通威有硅料,90%又能出单晶,所以自然他自己开发的光伏面板的成本有可能是最低的。
3, 下游的光伏电站运营 - 聚焦在渔光一体,
但是通威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从自己聚焦的水产行业出发。围绕着水产行业在做。渔光一体其实也是围绕水产行业的价值链的
2020年业绩预告,
2020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2.00 亿元,同比增长 17.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08 亿元,同比增长 36.95%;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4.09 亿元,同比增长 4.06%;基本每
股收益 0.8581 元,同比增长 26.45%。
收入增速17%,利润增长4%, 这个增速不算快。
但是从销售的实物量来说,还是非常可观的,
2020 年全球光伏装机持续增长,公司高纯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新增产能逐 步达产达标,产品成本持续优化,销量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其中高纯晶硅销量 8.66 万吨,同比增长 35.79%,电池及组件出货量 22.16GW,同比增长 66.23%。
17年到2020年,平均单季度收入走势如下,一个季度收入已经逐步逐步增长到120亿一个季度, 从单季度扣非利润(看这个更加真实),大概也能做到7亿左右了。
由于硅料和光伏组件,电池片的价格呈现一个周期性,所以,通威股份的利润率波动比较大, 例如:过去13个季度的单季度扣非利润率从最低的不到3%到最高超过9%,波动很大,给预测和推算其利润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果不是对光伏产业有丰富深刻的认知,很难把握。这是我非常不喜欢的地方。
2021年第一季度预告,大概扣非利润在8个亿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估算,其通威股份过去4个季度的滚动PE大概在52倍左右。
目前通威市值1500亿。过去4个季度的利润总和(扣非)为28-29亿左右。
从通威过去三年(2020年年报没有披露,只列出了2017-2019)的拆分来看,
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大概在49%,估计2020年应该55%-60%左右了。
从增速来看,显然,新能源业务(光伏,光伏电站,多晶硅收入)增速很快。
利润贡献逐步从农业转移到新能源业务,我估计2020年,因为多晶硅的价格暴涨(成本4万左右,市场价10万左右)估计新能源业务贡献的利润超过7成。
通威的几个风险点,
1, 硅料技术的变化会不会导致多晶硅投资的产能最终没有价格优势?
2, 通威的债务比较多,上市之后不断融资,这个还持续多久?
3, 从趋势上来说,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这是利好通威的,但是光伏电池片,组件的价格,还有多晶硅的价格却是周期性的,这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从这个角度,这笔投资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对于外行来说, 又是难以把握的。
策略:无。
附一个知识点,
光伏用单晶硅和半导体用单晶硅的区别
纯度不同,通常我们对于硅晶圆(也就是单晶硅)分为电子级,太阳级。电子级的杂质更少。一般来说太阳级的纯度要求(4个9到6个9),电子级纯度(9个9到11个9),工艺不同之处,也多集中在除杂工艺上。
半导体纯度要求99.9999999%以上,光伏99.9999%纯度即可,所以精度以及伴随的晶元制备产业链技术要求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光伏的话,无论是多晶还是单晶材料甚至炒的火热的钙钛矿(没有实用化,器件不稳定,寿命太短),都是可以国产的。但是半导体逻辑电路还是存储电路用的硅材料基本都是进口日本的,更不要说用来做PA的砷化镓和光电子的磷化铟晶圆。
最早光伏电池就是用的半导体的下脚料
多晶硅能够在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都应用上,这种情况决定了多晶硅的产能如果短缺,会严重影响市场的价格。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