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暮春仲夏之交 天气清澈明朗

发布于 2021-04-05 00:23

清明节简介





提起清明,你一定会想起那句伤感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其实清明的本意是“天清气明”,桃花初绽,杏花缤纷,柳堤烟雨,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清明”也由此得名。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扫墓祭祖,放歌踏青,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又有欢乐赏春的喜庆。并且,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在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清明三候

● 一候桐始华

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一切美好又如约而至。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带走阴冷,雏鸟啼鸣暖春,世间万物向阳而生。

●三候虹始见

雨后的天空,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便见到七色彩虹。

清明节习俗

01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大好时光。

02 品清明美食



青团采用青艾或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在一起,再以豆沙为馅而成,作为清明节的传统食物被广泛推崇。

 客家人传统小食艾粄,清香甜甜,春天的味道素有清明前后吃艾饭,一年四季不生病的寓意。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放点酥油,卷上海苔、油煎蛋丝再加点新鲜蔬菜,或抹点辣酱,预示农苗兴旺、家业更兴旺。

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以米面为主料,但无不轻巧美观,香脆可口。

03 荡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时至今日,荡秋千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更是孩子们深深喜爱的游戏。









04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不过,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春暖

花开

05 插柳



    清明节一直有插柳习俗。有人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也有许多人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清明既然是鬼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插柳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柳树生命力顽强,每逢清明,处处插柳,处处成荫。




致敬·先烈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石家庄市槐北路小学开展“致敬.英烈”主题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向英雄致敬。

01

准备










02

线上祭英烈

线上祭英烈

03

线下祭英烈

祭英烈




参观






相关古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自古文人吟诗寄相思的节气,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节日习俗都消逝在时间中,但是,我们依然能从诗词文赋中,领略到千年前、百年前的清明风味。而这,叫传承……

2021年4月4日

古诗朗诵

清明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槐北路小学

图:一三班

马  竞 

排版:教育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