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人物论坛】龚超慧博士:为智能制造开辟新的道路

发布于 2021-04-06 19:27

以下文章来源于CMUers ,作者CMUers

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CEO 龚超慧博士

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卡耐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主攻机器人研究和应用方向,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和仿生机器人尤其是蛇形机器人研究上颇有成就,研究出复杂多自由度机器人系统的运动规划与控制理论,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器人系统,并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包括世界顶级期刊PNAS等。曾接受过CGTN America、福克斯新闻、路透社、纽约时报以及雅虎新闻等媒体、网站采访。

Q1

请问您在把科研工作中的成果应用到创

业的生产环境是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从创业到现在,我们每天都是不停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科研者的工作环境和创业者的工作环境其实差别很大。在学术圈里面,为了探索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模型,忽略掉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专注在一个最最困难的技术问题上,去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做很多的assumption。但是在产业中,其实是相反的逻辑。首先你面对的是一个customer designed 的问题, 有很多你认为并不是technically interesting 或者说很trivial 的问题,你也需要去解决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无穷的assumption,但都是不成立的。这时候就需要你尽快的去试错。做科研的时候你要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创业的时候你反而要主动去证明自己是错的, 然后快速的去迭代。

Q2

那您在正式创业之前有这个想法的时候,

有想过能怎样快速变现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大部分人在创业之前都是不知道自己能够怎样去变现的,只知道一个大的方向,而在这个大方向上有很多能够创造价值的机会。一旦大方向明确了之后你一定要坚定这个方向,但是在一些细节或者小的问题上要灵活,能够不断地调整。至于究竟怎样创业才能创造价值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如果不真正去创业的话是不会明白的。如果你不take a leap of faith, 不进入到这个场景里面,你连真实的反馈都拿不到。如果你等所有事情都想清楚,搞懂究竟怎样这个东西才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可能早已经有人先你一步了。

Q3

那您觉得您的科研经历在创业的过程中

对您有很大帮助吗?

是有的,尤其是对于技术创业者来说。我觉得技术创业者一旦能够实现视角上的转变, 他所拥有的技术底蕴和技术认知对于创业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有点像中国武侠小说里面讲的无招胜有招了。你的很多优势其实不是你技术层面上的工具,而是一些底层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的方法论,这些变成了你理解一个问题的支撑。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马斯克做航天,火箭的成本很高,他首先会去找到火箭的成本到底高在哪里,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而不是一上来就讲技术。制造火箭,发射器的成本会很高。他就去尝试能不能把发射器回收使用来节约成本。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idea,但是如果成功的话,能够节约的成本是巨大的。具体怎么去回收呢,这可能就需要他的技术团队去突破一些壁垒。也就是说他的技术突破最后是去支撑他核心的商业idea的。在发射器的问题解决了,马斯克又去探索为什么火箭的舱体这么贵,技术人员给他一大堆理由,他说我不认可,可口可乐造这么多铝罐为什么就可以成本这么低廉,而且还能够大规模的制造呢?

所以我很喜欢马斯克的一句话,“Only physics is the law, anything else is possible”。也就是说我不会被任何事情所禁锢,我只相信最底层的科学原理,甚至这些科学原理也可以被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就是我认知这个世界的底层方法论。这样科学的认知体系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才是作为一个researcher 更有价值的技能。

Q4

请问您最开始创建公司的时候是如何打

动投资人的呢?

Q5

科研界同大家一有idea就会抢着发论文,

创业界也是这样吗,会就着同一个idea

比谁先做出来吗?

我觉各方面的竞争都有吧。最好的是差异化的竞争,创造新的价值。而这个是需要大家很痛苦地去寻找的,所以想要创业一定要有反人性和敢于受虐的倾向。

很多好的东西是靠反馈来的,是从痛苦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要是所有东西都跟你假想的一模一样,这是很危险的,你会一直在象牙塔里面。有不断接收反馈,不断调整变化,才能更好的满足实际的需求。

如果你不断去聊、深入去看,了解竞争对手、市场,挖掘新增的需求,那么你就有可能像乔布斯一样,虽然同样是做手机,但过去的手机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完全不同,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这就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我认为最完美的创业方式。要做disruptive innovation,而不是micro innovation。但大部分创业都是优化改良性的创新,所以必须要提高识别率。

微创新这件事其实是很危险的。早期google和bing搜索引擎竞争时,bing的算法准确率其实一直是高于google的,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选择使用bing,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使用google了。所以它们最后竞争的其实已经不是技术上的一点点差异了。

许多做通用型技术并且是微创新的,最后会去做vertical,会去看某个特定应用领域的特定问题——当它和行业的问题绑定越来越深的时候,它的创新就开始形成差异化了。


Q6

我们看到您公司的总裁是CMU的Howie

教授,好奇您当时是怎么和他达成合作的?

Howie是我的phd导师,当时我phd毕业后留在CMU做了一年半时间post doc。最早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选择学术界,当时我其实也拿到了很多教职的offer。但是我当时的做的research project有很多为知名的manufacture公司做智能制造的机会,包括postdoc期间帮富士康做了智能制造的项目。

我觉得学术界也好,创业也好,都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方式。我自己的的核心目标还是想“make impact”,在有限的时间创造价值,能够改变,innovate这个社会。我选择创业,第一是因为我可以更容易的“make impact”,第二是我发现如果能改变制造业技术的底层架构,会给这个领域和社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变革,而创业显然可以让我更好发掘这个机会。

我当时告诉导师,不知道怎么choose。但是我去思考,如果十年之后,没有选择哪个会让我更后悔。就算创业失败了,我仍然可以走学术科研,遗憾不会特别多。但是现在制造业的变革日新月异,如果我错过了这个机会没有去创业,失去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其实你可以把导师当作第一个需要说服的投资人。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证导师的commitment。你可以给他股权,但他一定要作出对应的贡献。如果没有commitment,你会发现这件事情会失去商业构架的合理性,而导致许多不平衡。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努力让价值和贡献达到平衡。



宾通智能(BITO Robotics)

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BITO Robotics)是一家以智能算法为核心,提供柔性制造与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

BITO主要创始成员来自有着国际知名机器人核心技术积累和研发优秀基因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BITO掌握人工智能算法、视觉识别感知、机器人软件架构、电子硬件控制等关键技术,赋能各行各业。

往期精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