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应急局长论坛】依安县关于乡村应急管理所(站)建设实践

发布于 2021-04-06 19:28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全境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55公里,幅员3685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克拜波状平原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北部丘陵海拔280米,中部乌裕尔河流域河滩地带海拔160米,平均海拔22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一年之中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主要河流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宝泉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两个机械化林场,乌双两处湿地,耕地面积为442万亩,辖9乡6镇,149个行政村(1个回民聚居村),7个农林牧场,规上限上企业53家,口近50万,常住人口20余万,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产粮大县之一。

依安县应急管理局成立两年来,结合上级要求,始终立足于县域实际抓改革建设,率先在全省建设了乡村应急管理所站,打通了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作为具体推进者,有很多实践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要对县情实际和上级要求

有充分认识

改革要植根于县情实际,要始于上级政策要求,植根于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明家底,懂政策,定目标。

一是熟悉应对的重点灾害

依安县常年重点防范发展中安全生产事故、道路交通、火灾、季节性风雨雷电、冰雹、水旱等灾害,19处加油站,2个加气站,500多个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无化工园区。两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平均起数123起,亡人21人,经济损失23.5万元;火灾起数338起,无亡人,经济损失256.5万元;两项事故总体发生起数、亡人数、经济损失数下降。2019年乌裕尔河、双阳河发生了10年一遇洪水,日常规律为3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2020年全县遭受了三场台风过境灾害。

二是熟知面对的应急管理现状

1、国家改革要求

应急管理局是国家深化改革适应新形势需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而设立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映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体制建设要求,明确了应急管理局以原安监局职能为基本盘、基本面,将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的指挥部职能、地震局全部职能和消防救援组织协调职能全部纳入到应急管理体系。

明确了防与救的关系中,防是各部门共同的责任,救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但涉灾部门要防止事态扩大,做到灭早灭小;统与分的关系中,既要强化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与涉灾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又要督促指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平与战的关系中,平时多准备、多演练,夯实基础,战时及时响应,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评估恢复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中,统筹各方力量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认真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评估带来的危害、损失,制定预防的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做到举一反三,不再发生类似事故。落实改革任务,快速形成战斗力势在必行。

2、资金紧张,资源分散

九龙治水到一局统筹,加之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典型吃饭的财政,改革建设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改革前,安全生产隶属于安监局,自然灾害防御隶属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局、国土局、工信局,防灾减灾隶属于民政局,条线统筹,县乡村都有专业人员和相应应急救援资源,防灾减灾能力分散,抗灾救灾效率低,整合资源势在必行。

3、干部适应慢,全民应急意识弱

从局层面,各单位转隶过来的同志短时间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意识能力有过程。从部门、乡村层面,各部门打破原有专人专管应急模式,适应全员平战转换应急模式有适应期;乡镇改革过程中应急管理没有明确要求,各村也没有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群众应急意识不强。统一思想学习提高势在必行。

二、要对推进应急管理所站

面临的现实困难有充分认识

改革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全新探索,要求我们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改革目标。

一是面临资源整合难的现实问题

物资上,原来应急资源都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如何整合是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否则应急管理从县级层面讲调动的人、资源、设备在哪里?乡村应急组织要具备的基本应急队伍、物资、人员、日常工作场所、物资库、车库等又在哪里?这是我们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是整合资源谈何容易,原来分散到各个单位、乡镇、企业的应急资源为什么要由你来支配,听你指挥?

二是面临着乡村应急管理所站

体制上怎么建的核心问题

人员上,原来乡镇安监站,乡镇机构改革不但没明确哪个部门来管,更要命的是具体工作人员都没有,一说安全乡镇领导大多数避而不谈,更别谈体制内人员兼职加入应急队伍,这是人员能否整合的核心要害关键之处。其实这也是应急管理局成立之初,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体制上,上级要求基层应急管理要做到有组织机构、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要求,这其中的核心是有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从乡镇层面讲,县编办必须明确方为体制上打通,否则我们行业部门说建的在体制上是不认可的,这是我们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最堵点。这一点要是打不通,县安委办、森防指办、防汛办、地震办、防灾减灾办实体化运作会难度很大。

三是面临具体建设标准

确定的实际问题

应急管理要实现全覆盖,才能实现“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县乡村三个层级又都涉及各部门、各企业、各乡村、社区等具体建设层面建设标准,横向有交叉,纵向有交织,不能割裂,只能系统研究,确定标准。而这个建设标准既要符合各层级实际,又要建设完成后实用管用,这需要我们建设过程中具体探索实践,才能做到。

三、要对应急管理所站建成

有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的韧劲

认定的目标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持之以恒,要讲究方式方法,急不得,但更等不得,因为安全无时无刻都需要。

一是搂好家底,入统建库,

将现有资源整合用好

原县级安监局、公安消防大队在县(企业)、乡、村(社区)、组都有消防救援基础,尤其是我县消防除县级公安消防大队外,做到了企业、乡镇有消防车、有救援队,村组、社区有手抬机动泵和农用机械便携式消防罐。湿地局、原水务局、林业草原局等行业局及相关单位都有应急救援设备。

依安县应急管理局结合应急救援需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救援管理情况统计工作。将应救援资源、各类人才、机械设备拥有人、各体制内人员等详细情况,以电子版清单分类统计入库,并注明来源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做到家底清,应急救援实际能力明,全面进行整合,为全县应急管理所站建设打牢基础。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实用,

将乡村应急管理所站建好

制定方案设计好。2019年初,我们结合实际和应急救援需要,在资源统计基础上,在充分征求全县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在市局葛辉局长把关下,形成方案。

方案基于我县应急救援的刚性需要,源于我县现有实际应急救援能力;既本着节约资金整合现有资源干成事,又本着实际需要进行必要建设成大事;本着节俭、实用、管用原则,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部门联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基层快速反应、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形成“上下协同联动、资源力量共享、体制机制制度完善、预案预警体系健全、救援队伍专业精干、应急文化氛围浓厚、应急救援及时有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设计了县、乡、村建设目标,明确了各自职责分工,出台了各层面分类建设基本标准。

2020年,我们抢抓强乡扩权改革这一有力契机,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得到他们大力支持,编办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职能纳入到乡镇综合执法办三定职能内。目前已经将各县镇应急管理所1名主管领导,2名执法办工作人员,50名以及队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村社区应急管理站支部书记、连长和30名应急队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备案。待县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时,一并把乡应急管理所改革到位。

抓好试点打好样。我们坚持“属地为主、点面结合、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应急管理有班子、有指挥场所、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有避难场所、有救援机械、有医救场所等能力建设标准,先后选择试点单位,同步分类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乡、村(社区)应急管理所站建设。

截至目前,县级层面实现了“六化”:即组织指挥一体化、监测评估常态化、信息报告网络化、救援处置科学化、能力保障专业化、宣传教育社会化;乡镇层面实现了“七有”:即有组织领导、有信息预警、有应急预案、有处置力量、有经费保障、有物资储备、有宣传教育);基层单元实现了“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排查预警到位、先期处置到位、能力保障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全县15个乡镇1个农场成立了应急管理所,149个村、7个社区、7个农林牧场分别成立了应急管理站,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近1000人,应急队员5430人。配套建成消防暖库148个,应急物资储备库231个,其中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2个。

三是完善提高,突出防控,

将应急管理所站功能发挥好

乡村有了应急管理所站就像战斗机有了航母,扩大了安全防范范围,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

开展四季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利用乡、村应急管理所站,结合四季生产生活安全需要,有针对性的宣传防火、防汛、交通、农事等安全知识。

充分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文化广场、微信群、抖音、快手等载体开展宣传,发挥乡村应急队员平时预防作用,尤其是各网格长,通过百姓质朴的方式,及时把季节安全防范重点做以面对面的普及。

通过脱贫攻坚优惠政策落实、五星新农家评比等调动百姓我要安全的主动性;通过村规民约将日常道路保洁、农药瓶回收、农机作业安全、交通安全等内容纳入农户年度评比中来,奖先进带后进;将安全考评与各网格长即屯长和包屯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做到无安全事故奖励,有安全事故扣钱,并取消评优资格,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百姓四季安全,让百姓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上来。

做好应急值守和抢险救援训练。按照新时期基层应急救援实际需要,乡村所站全部实施了应急值守365,应急防范365,应急救援365;分别制定了预案、处置方案,预案、处置方案做到了体系科学化、流程图标化、使用实战化。

针对不同事故类型,乡村所站强化对预案开展实战性和实用性演练,并不断进行优化,确保灾害一旦发生,应急响应启动迅速,抢险救援有力有效。一年多来,乡村共组织开展防灭火、应急避险等演练近200场次。动态储备好应急物资。

随着应急救援需要,本着“认可小投入搞好事前预防,也不花大价钱事后买教训”的原则,乡村自筹资金不断更新设备设施,尽力做到了按需完善配备,量力尽力支出,全面保障应急救援需要。同时采取市场化方式储备应急物资,义务救援协议形式储备域内抢险救援机械,最大限度发挥域内应急救援资源效能。

乡村应急管理所站建设两年来,全县赢取安全生产“零事故”、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和应对“三台连击”“零亡人”重大胜利,护航了县域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经验做法连续两年在《中国应急管理报》《龙江应急》发表,在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业无止境,应急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断补齐短板,完善提高,以更好的应急管理能力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齐哈尔市

应急管理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