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杉美术馆 | 女性肖像摄影 | 女权波普

发布于 2021-04-07 02:53

很幸运,这段时间我找到了一份实习,如今已在美术馆实习一周,然后,在这里,说说上次没说完的展览,也谈谈最近实习的感受。
欢迎回归人生家园,这里是菊菊道人,好久不见,很高兴你在这里!
上一期,我们说到了杉美术馆的《月上东湖》展览,这次带来的是该美术馆同展期的展览

——《Mama Benz》

该展览的空间很小,仅仅利用了一个展厅,但对于摄影作品来说,足够。

展出的是艺术家拉瑟的摄影作品,如图,人像皆为非洲女性,且她们的人设都具有共性。

首先,标题为什么是Benz呢?因为这些摄影对象都是上世纪70年代,在非洲靠蜡染等织物技术成为首批亿万富翁的女性企业家,所以她们被艺术家以摄影的方式记录,突出的是作为现代社会独立女性的一种骄傲和自信,具有一定的女权意识。


最近,做过美术馆的导览工作,每当我介绍这里的作品时,都会向观众科普一下波普艺术,因为这里的作品,波普风格非常明显。

第一,即便不看展览前言(其实我每次也不会看前言),我们也能很容易地看出,人像上铺满的装饰图案,是某些织品上的图案元素,所以这是非常具有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的“现成品”概念的,把日常生活(这里体现为织品)纳入到艺术的媒介范围之内。

第二,具体到覆盖的图案本身,体现的则是波普的“复制、粘贴”的原则,塑造的是一种拟象空间,赋予了现当代商品经济和商业化趋势的时代意义。

第三,织品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没有阶级的限制束缚,这里,不仅贯彻了自由平等的意识,更突出了这批兴办实业的女性企业家的伟岸形象。而这里的“织品”本身,则与波普的大众性息息相关。

波普,取名于pop、popular、popularity等词的核心词义,是上世纪风靡的大众艺术和商业流行艺术。

艺术家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这些女性企业家亲手打造的织品图案印刻于她们的摄像之上,比起纯粹的人像摄影,这里多出了一份对于当代女权的解读方式,蕴含着独立女性的闪耀光辉,同时,也为这些肖像赋予了神圣感、史诗感。

余话

当我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发现,我突然不敢说话了,这里指的是——我的观点。今天,其实有犹豫要不要写这一篇推文,因为我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严谨,并非我当初想象的那般自由浪漫。
作为观众,当我们亲自看到每一场展览,当我们匆匆地在美术馆拍照,当我们对展览作品不屑一顾的时候,背后牵扯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艺术行业的“民工”。我想说的是,美术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我们看见一个人、一个物、一件事有多美妙的时候,我们都应想起那些不在场的东西,那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未来。没有天生的美丽,不在场的赋能罢liao。
最后,以一个经常出现在我朋友圈的词作为结尾吧,我们都应该勇敢生活——轻而化之。

文/编

菊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