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高铁站候车大厅为何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发布于 2021-04-07 07:54

每次坐高铁,或是到高铁站接人送人,我都会惊叹候车大厅的雄壮美妙。常常想,这是是谁设计的,秉持着什么设计理念,他想要表达什么?

通过查询资料,我终于弄明白了。

新乡高铁站候车大厅是在2009年由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是 6000平方米。

该建筑设计理念是把新乡的历史文化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建筑语汇来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实现传承城市文化的主要目的。

让我们分别来看:


一、城市文化精髓与建筑主题。

高铁站是以《竹书纪年》作为设计主题,表达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Pǐ Biāo 音:痞标)所发现。当时被埋藏于位于河南汲县(现卫辉市)的魏安釐(厘的繁体字)王的墓里。

中国古代有一个典故,叫做“龙阳之好”,意思指男子间互相爱慕。这个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个“龙阳之好”指的就是这个魏安釐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龙阳君是个智慧超群、剑术一流的美男子,就是他,和魏安釐王之间发生了荒唐却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扯远了。

《竹书纪年》竹简文字“王道远,人道迩”。

《竹书纪年》统笺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魏安釐王的爷爷)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竹书纪年》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既然是在新乡市境内发现,新乡自然当仁不让,视其为自己独有的文化瑰宝。

设计草图

高铁站的建筑创意源于散展竹简的灵动,参考了竹简形态,将整片墙面分割为均匀的竖条,呈现出规则的长方形实体,其比例与单片竹简几近相同。

在构建方法上,模仿竹简绳线相连的软连接形式,竖条间设计细窄的条窗,墙窗直接相接不设任何线脚,充分利用玻璃的虚体效果,表达竹片间若即若离的神韵。屋顶墙面和地面作了整体的连接处理,长方形墙片独立纯粹地直落于地面之上,整体形态完整不失精巧,简洁不失韵律,仿佛一帘巨幅竹简,形神兼备凸显《竹书纪年》的主题特点。

站前路


二、城市地域特征与建筑的环境协调。

通过建筑与城市地貌的融合,体现出太行山的气势,在造型处理上,站房中部略高,两侧略低。三块体量均衡错落,寓意峰峦起伏之势。整面墙体模仿山坡形态向后倾斜,并直接上折与屋面连成一体,呈现出随山就势之态使建筑与山体环境的关系更加和谐自然,在环境方面,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和城市绿带与环境背景融于一体,将建筑纳入到城市中原文化旅游规划体系之中,使旅客在城市的"入口"即可感受到新乡独特的城市文化。

设计草图

站前俯瞰

三、城市精神展现。

高铁站的建筑形态是通过吸取中原地区传统构建形制,塑造出通透流通的空间形态,以强调城市发展的速度。

整体色调为沉静的青灰色。象征着现代建筑由古老的青铜器演化而来,用以隐喻新乡人勤劳坚毅的品格,立面材料选用石材质感厚重形象朴实,体现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建筑立面倾斜与屋顶一气呵成,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势,演绎出新颖完整的建筑形态,以此表达奋发图强的城市精神。

好友马际东先生为新乡东站设计的站前大型雕塑《太行丰碑》效果图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幢具有丰富内涵、美轮美奂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自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一幢建筑的设计融入该市文化,是对当地历史及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当地民众的尊重。

我们从新乡高铁站的设计上,可以体会到设计者深挖城市传统文化,注重地域特征关联,展现新乡精神的良苦用心。



资料来源:孙伟、刘亚刚、穆歆炀《城市文化与建筑的融合——新乡站建筑设计》;马际东2020年《新乡市重要入市口大型公益广告设计方案【太行丰碑】设计主题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