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警惕山寨款投资教育平台
发布于 2021-04-07 09:31
去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凭借赚钱效应,使得“炒股不如买基金”这一“箴言”真正走入人心,尤其是年轻基民的内心。众多投资小白火线入市,有数据表明新基民当中近一半是90后。尽管不少小白成为价值投资者可能就是这个春节前后的事情,但颇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调查显示,超九成基民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处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只有1%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远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然而在前不久的市场大幅震荡波动之下,不少基民开始焦虑,申赎行为难言理性。这背后的实质,无疑是新基民的入市热情与其投资素养、投资理念的实际储备不成正比。
出版行业有一共识,股票相关书籍只有在牛市才会被人记起和热卖,同样,牛市中基民对专业知识的渴求突然高涨,并不令人意外。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工作,牛市自然是大好时机。不过,业内皆深知,此项工作虽异常要紧,但投入大、耗时久、见效慢。实际操作当中,“高精尖”配备的公募基金公司,人手不足首先就是一个常见难题,中小公司负责此项工作的同事往往只有一二人。虽然近年来公募行业也跟进了视频“直播”,基金经理等主播开始面对镜头,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来分享投资经验,提示风险。但面对庞大的持有人群体,区区几段视频无异于杯水车薪,要求基金经理本职工作“手忙脚乱”的同时,还能高频率、高质量地录播、直播输出,确实有些不现实。这就给了一些山寨的线上理财教育机构以机会,各种以“商学院”、“理财课堂”面目示人的在线理财教育机构“敏锐”地承接到了投资者的这一需求。这些平台往往先用9.9元的理财小白课程热情相邀,后面有数千或过万元的进阶课“请君入瓮”。在部分投资者发现被忽悠之后,引发了集中投诉,已有案例见诸报端。
实际上,投教问题在过往,可能还表现的没有这么突出。因为过往有银行渠道在补充,银行的理财经理们虽没有基金经理那样专业,但足以引导一般的投资者。但是移动互联网络兴起后,一部手机,一个线上第三方APP(非银行类基金代销机构),就可以把交易做完,还有几个年轻人愿意跑一趟银行网点买基金呢?既然有线上这些视频、音频课程可以进阶,还有几个年轻人有空来银行网点听理财经理面对面宣讲呢?我们当然不能怪投资者变得“慵懒”,这是时代之变。此刻,这些山寨投教平台如果只是单纯宣传“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对于年轻人财务自由有多重要?”、“懒人躺赚的理财方式”等理财知识,无伤大雅,至多算投资“成功学”,鼓动性远超实际投教意义。但如果涉及到如何投资具体股票或基金,则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否则就是踩了红线。从媒体公开报道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些平台及“导师”相关资质无法自证,还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不予退款等问题。部分无法一次付清学费的客户还曾在购买课程时,被推荐网贷或借钱的方式购买进阶课程,更是将吃相之难看展露无遗。
事实上
,投教工作除了长期性,其要求之严格,也不是山寨平台所能达成。包括之前的手机APP平台的直播方式在内,都必须在合规红线下展业是业内常识。而山寨款投教平台层出不穷,操作混乱,多属于捞一把就跑的角色,遑论合规。其实对于投资者尤其是新基民来说,证监会、中基协,公募基金公司的网站或其他的大型门户网站,均设有投教专栏,足以满足一般投资者的学习需求。若觉得不够尽兴,也可以自己“玩票”去参加相关从业资格的考试。而公募行业更应警惕起来,拿出应对措施,不应将投教阵地拱手让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p2p理财投资平台上线开业
垂钓乐
警惕电话诈骗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