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国外这样互黑的品牌和广告还有很多。像以上的两个品牌互嘲、互黑,其创意基础是善意的,最终效果大多是使人会心一笑,品牌间的关系也有如CP,大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意思,完全看不出是在战斗。但看看当下的一些互黑广告,已经到了放弃善意而直接互怼的地步,火药味浓得就差直接“开骂”了。4月6日,微软上线了一则内容为将Surface Pro 7与苹果的iPad Pro直接做对比的广告。据称,这是微软1月份启动的Surface Pro 7与MacBook对比广告活动的延续。
借一个小男孩之口,这支只有短短30秒的广告,相当紧凑地揭露了多个苹果iPad不如Surface Pro 7的地方。比如,Surface Pro 7有支架,而iPad却没有内置脚架;iPad Pro的键盘比Surface重了很多;iPad Pro只有一个USB接口,而Surface Pro 7有多个可用接口;iPad Pro只是一个平板电脑,而Surface是一台整机加一台平板电脑;12.9英寸带智能键盘的iPad Pro的价格为1348美元,而Surface Pro 7售价为750美元起。同样思路,在上一波将Surface Pro 7与苹果MacBook Pro进行对比的广告营销中,微软将自己产品的触摸屏与Touch Bar进行了对比,并称Surface Pro是一款“比MacBook Pro更好的游戏设备”。 如果仅仅是微软一个品牌这样做,可能是个案,但英特尔的一支最新广告,也呈现出了同样的烟火气。3月18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在YouTube上发布了由五个片段组成的系列广告,以“嘲笑”苹果 M1 ARM电脑的用户体验差。
这个PC VS Mac的广告请到了当年苹果电脑的经典广告《I'm a Mac》中的主要演员——Mac的扮演者Justin Long出镜拍摄。广告中,曾经是一个苹果粉的Justin Long变身为一位普通笔记本用户,针对装有英特尔“心脏”的PC和Mac进行了5轮大比拼。这五个比拼分别是:五颜六色、款式多样、可人脸解锁PC vs单一乏味的M1 Mac,拥有两个触摸屏vs只有一个小触摸条,平板&笔记本电脑二合一vs M1 Mac只是笔记本电脑,被游戏玩家偏爱vs被游戏玩家弃如敝履,可同时支持三台显示器vs仅能支持一台显示器。广告最后,英特尔还打出了“go pc”的口号。因涉嫌可能误导消费者,我国的《广告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所以,该类型的广告在中国理论上并不存在。而眼睁睁看着那些原本建立在相互调侃与善意基础上的西方互嘲、互黑广告,到如今硬生生地变成了品牌之间赤裸裸的互怼、互掐,小编不禁要问:这样真的好吗?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