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项1.1: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发布于 2021-04-08 04:18
一. 复习要点及难点
二. 知识点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大量存在。信息是可以量化的
1.关于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应
B.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C.信息是事物普遍的联系方式,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量化等特点。
D.信息是主体对于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
(2) 信息的功能
为认识世界提供依据
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为有序地建立提供保证
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为知识生产提供材料
(3) 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主观信息(决策&计划)必然转化成客观信息(实际行动)
普遍性:物质普遍性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动态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获取信息可能不同
依附性:没有无源信息,依赖客观物质
变换性:通过处理可实现变换或转换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传递就是存储,空间上就是转移或扩散
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的
系统性:信息可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
转化性:有效使用信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信息的质量属性:
准确性:精准程度
完整性:全面程度
可靠性:信息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及时性:获得信息时刻与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经济性:信息获取、传输的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可验证性: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证伪
安全性:信息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
2.以下关于信息的质量属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完全程度
B.可验证性,信息的来源,采集方式,传输过程是符合预期的
C.安全性,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
D.经济性,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4) 信息传输模型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 发送者
信宿:接收信息的实体, 接收者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 TCP/IP网络
编码器: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 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
译码器:编码器的逆变设备, 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
噪声:可理解为干扰
3.信息的传输模型中包括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信宿噪声等要素噪声主要对()形成干扰或影响
A.信源
B.编码器
C.信道
D.解码器
1.1.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数据库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信息系统突出的特性:
•开放性:可被外界环境识别
•脆弱性:容易丧失结构、功能和秩序
•健壮性:系统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
4.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系统类型。组成部件包括软件,硬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规程等,其中()是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
A.软件
B.规程
C.网络
D.数据库
5.信息系统的()是指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
A.可用性
B.开放性
C.脆弱性
D.稳定性
(1)概述
•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空域:是一切领域;
•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6.关于信息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B.信息化是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改造支撑人类各项活动的过程。
C.互联网金融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一种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D.信息化的主体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包括开发和测试人员。
7.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的手段是()
A.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改革
B.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C.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D.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2)信息化的层次:产品、企业、产业、国民经济、社会生活
8.信息化可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等不同层次,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A. 产品信息化
B.产业信息化
C.国民经济信息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
(3)国家信息化体系: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信息技术和产业及信息网络为基础;
•信息资源为核心技术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根本保障
•信息化人才是成功之本
•信息技术应用为龙头
9.我国陆续建成了两网一站四库12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其中一站属于()电子政务模式。
A. G2G
B.G2C
C.G2E
D.B2C
10.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是国家信息化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A.信息技术应用
B.信息网络
C.信息资源
D.信息化人才。
五阶段划分: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四阶段划分: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消亡。
(1) 立项(系统规划)
概念形成、需求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批准后立项;
系统规划,研究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备选方案,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系统设计任务书》。
(2) 开发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系统分析:回答“做什么”,提供逻辑模型,产生《系统说明书》;
•系统设计:回答“怎么做”,提供技术方案,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分为总体设计和概要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
•系统实施:进行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等;
•系统验收:通过试运行,充分暴露问题,进入验收阶段。
(3) 运维阶段
•纠错性维护:修正系统中遗留错误;
•适应型维护: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完善性维护:扩充功能、改善性能;
•预防性维护:检测潜在错误,防止发生问题。
(4) 消亡阶段
11.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需求、设计、开发、测试
B.启动、执行,监控、收尾
C.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D.启动、设计、立项、运维
12.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在()阶段进行的
A.立项
B.可行性分析
C.运维阶段
D.消亡
13.某快消品连锁企业委托科技公司A开发部署电子商务平台,A公司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确定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属于新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更多练习题:
任何问题,请联络微信: chenyqb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