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上”助力教育脱贫
发布于 2021-04-09 15:15
清华大学继教教育学院:
“云上”助力教育脱贫
芯片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芯片这么厉害?对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来说,这些过去很难有机会真正理解的问题,如今都能在学校的课堂上由专家一一解答。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硅,可以把硅制成纯硅。当我们有了硅片和掩膜版,就可以加工各种各样的图形……”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教授王水弟用电子元件实物向学生们解密了小小芯片的构成。依托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这堂课通过卫星和互联网面向27.4万余名中小学生直播,他们大多来自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
2003年,清华大学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成立教育扶贫办公室(现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公室”),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教育扶贫工作。十余年间,累计在全国1100多个县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构建覆盖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网络平台。2019年接续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已在360多个县(市、区)设站,为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产业发展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定点扶贫,聚力发展
王水弟教授讲的这堂“云上”科普课,是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推出的系列科普活动,仅仅在南涧县,就有1万多名中小学生同步在线听课。
对于南涧这个边疆县来说,清华大学既是相伴多年的良师益友,也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后盾。
2008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南涧县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云南南涧现代远程教学站,面向当地无偿输送高质量教育资源。2013年4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安排,清华大学启动定点帮扶工作,全面助力南涧县脱贫攻坚。
多年来,清华大学发挥智力优势持续帮扶南涧县,通过专题面授和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在大理州开设“清华讲堂”,组织师生赴南涧县开展教育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整合社会资源捐资助学,培训南涧县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和产业人才,全面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9年4月,南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2019年12月,在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基础上,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云南南涧远程教学站正式挂牌成立,远程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正徐徐延伸。
“云党课”入脑入心
2020年7月1日,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同上云党课”活动线上开启。这堂特殊的“云党课”连结起分布在全国上百个县的5万余名基层干部,大家共同聆听了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冬雪主讲的党课《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
“只有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走向未来。”精彩的讲述让听课的党员们倍感振奋。内蒙古商都县基层党员在留言区写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今天的党课学习,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信心。”
2020年12月,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一堂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党课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耀州远程教学站开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敬东以《百年中国的三个时代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方位》为题,从党的发展历史切入,为基层党员干部深入解读了会议精神。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依托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开展的线上“云党课”,激发了乡村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热情,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
精准施策,培养队伍
2020年1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太仆寺旗远程教学站揭牌。这两个旗是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单位。在这两个旗顺利脱贫摘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教育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全国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紧急商议,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采用在线教学方式,面向察哈尔右翼前旗、太仆寺旗基层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举办线上培训班。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迅速完成课程设计、立项申报、学员信息收集、学习社群组建以及助教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课程启动后共有1422名基层干部和41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课程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
疫情期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云课堂、清华“三农”讲坛以及乡村教师各类学习项目,形成了包括课程开发、组织模式、学习支持和学习社群运营的线上教学组织体系,搭建了以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为中心,各教学站为节点的在线学习组织平台,努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教学新模式。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还从地方需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面向基层干部和产业人才开发专题培训,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支持。
人的成长,是对未来最好的投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改变出发,助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全面支持乡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针对乡村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体育、美术、外文等院系,组织乡村教师参加培训,建强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睦曾多次参与培训乡村美术教师的公益项目,通过为乡村美术教师授课,传播美术教育的价值理念,鼓励乡村教师启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逸夫小学美术教师刘菲菲在聆听李睦老师的课后写下自己的感受:“艺术的力量是什么?是带给我们最完整的幸福人生。这是我们要为孩子们终其一生去努力的事情。”这颗美育的“种子”在老师心中生根发芽,将影响更多的孩子们对美的追求。
十多年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持续面向贫困地区基层党政干部、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教师等群体开展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超400万。教育脱贫带来的成效正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当地的百姓,助力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 | 清华新闻网
来源 | 中国民族报 4-6 郭家翔
编辑 | 李华山
排版 | 吴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