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公布5起典型案例
发布于 2022-05-18 13:00
舞阳县闫某某非法贮存、处置废矿物油涉嫌环境犯罪案
2022年1月24日,有群众反映:“舞阳县某村口大石头后面有一处小院子,院内有很多桶,怀疑里面有人存放大量化工废料。”
接到举报后,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联合公安、镇政府等部门人员立即前往现场调查核实。经调查,2021年9月份,舞阳县某村村民闫某某未采取“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非法贮存57.1吨废矿物油。
执法人员经走访摸排并利用无人机搜寻侦查发现,2021年9月至11月,闫某某先后组织人员在两处不同农田开挖3个深坑,以倾倒、掩埋方式共非法处置17.4吨废矿物油。为保证取证扎实有效,执法人员对非法倾倒废矿物油数量经过全程公证并称重计量。
经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结果显示:该废矿物油污染物含多种有毒有害致癌污染因子。根据检测报告,结合桶体有危险废物标签(标注化学名称:废矿物油,主要成分:油水混合物),综合判定疑似清洗矿物油储存、输送设施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和烃/水混合物。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初步认定闫某某贮存、处置的废污染物为危险废物。
2022年1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对该案件立案调查,并现场查封非法贮存的废矿物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29号,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闫某某非法处置17.4吨废矿物油倾倒、掩埋农田地的行为,严重污染了环境,涉嫌环境犯罪。2022年3月28日,根据《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第五条之规定,市生态环境局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抄送检察机关。目前,该案件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源汇区某医院未依法报批环评文件擅自建设免于处罚案
漯河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
临颍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总氮轻微超标免于处罚案
2022年4月30日,漯河市生态环境局临颍分局接到漯河市环境监控中心《漯河市环境监控中心污染源超标预警专报》:临颍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4月29日总氮在线数据10.31mg/L,超过该公司废水排放执行标准总氮≤10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0.03倍。
5月1日,临颍分局执法人员到该公司现场核查时发现,该公司总排水口总氮在线数据一直处于超标状态。负责该公司在线运维的第三方运维技术人员正在对总氮、总磷一体机用10mg/L标液进行标定,标定结果为14.96mg/L,机器一直处于故障维护状态,该运维公司向漯河市环境监控中心出具一份总氮分析仪故障的报告。系统故障期间,该公司将总排水口自4月30日~5月3日排放废水单日四批次共计16个水样送至漯河市宏安检测评价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总氮检测日均值结果分别是:3.4mg/L、3.34mg/L、2.82mg/L、2.35mg/L,均没有超过该公司废水排放执行标准。5月6日下午,该公司总磷、总氮一体机已排除故障,恢复在线数据正常传输。
5月1日,漯河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下发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该单位立即停止环境违法行为,做到达标排放。根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公布河南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事项清单的通知》(豫环办(2021)68号)第4条“单位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污染物单因子超标倍数≤0.1倍,次日完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免予行政处罚”之规定,经该局案件集体审议会议决定,于5月12日向该公司送达了免于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该公司免予行政处罚。
2021年11月8日,市生态环境局郾城分局执法人员对河南省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正常生产,生产车间南侧吹膜生产线配套的废气治污设施未开启。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的规定。
来源:漯河生态环境执法
热点推荐
漯河最新发布!5月20日前,务必申领!
@漯河人,这些费用都可减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