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更新之三

发布于 2022-05-18 13:24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书籍类型:心理学

豆瓣评分:8.7分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青年:咱们先来梳理一下辩题。先生说人可以改变,而且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对吧?


    哲人:是的,无一例外。


    青年:关于幸福的议题稍后再说,首先我要问问您一事。人的确都期待改变,我是如此,随便问个路人恐 怕也会得到相同的答案。但是,为什么人家都期待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人家都无法改变。假若轻易就可以 改变,那么人们就不会特意期待改变了。

人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有人被宣扬可以改变人的新兴宗教或怪异的自我启发课程所蒙骗。难道不是这样吗?


哲人:那么,我要反过来问问你。为计么你会如此固执地主张人无法改变呢?


青年:原因是这样的。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还 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作为朋友我可以担保他是一位非常认真并且对社会有用的男人。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即使想要改变也 无法改变。


哲人:你认为他无法走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呢?


青年:详细情况我不太清楚。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 或者是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为太过娇生惯养了吧。总之,我也不方便详细打听他的过去 或者家庭状况。


哲人:总而言之,你朋友在过去有些心灵创伤或者其他 的什么原因。结果,他无法再到外面去。你是要说明这一点 吗?


青年:那是当然。在结果之前肯定先有原因。我总觉得他有些奇怪。


哲人:那么,我们假设他无法走出去的原因是他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假设他在父母的虐待下长大,从未体会过人间真情,所以才会惧怕与人交往,以致闭门不出。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吧?


青年:很有可能。那应该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


哲人:而且你说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总之,你认 为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可以这样理解吧?


青年:当然。


哲人:假若如你所言,如果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那岂不是很奇怪吗?


同时,如果不是所有在父母虐待中长大的人都和你朋友一样闭门不出,那么事情就讲不通了。所谓过去决定现在、原因支配结果应该就是这样吧?


青年:您想说什么呢?



青年:那么,您是说与过去没有关系?


哲人:是的,这就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青年:那么,对立点很快就明确了。但是,如果按照先生所言,我的朋友岂不是成了毫无理由地闭门不出了?因为先生 说与过去的事情没有关系嘛。对不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情。他之所以闭出不出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若非如此,那根本讲不通!


哲人:是的,那样的确讲不通。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考虑 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青年:现在的目的?


哲人:你的朋友并不是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 不安情绪。


青年:啊?!


哲人:也就是说,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 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青年:您是在开玩笑吧!您说是他自己制造出不安或恐 惧?那么,先生也就是说我的朋友在装病吗?


哲人:不是装病。你朋友所感觉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青年:绝对不可能!这种论调太不可思议了!


哲人:不,这正是原因论目的论的区别所在。你所 说的全都是根据原因论而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