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主动?
发布于 2022-05-18 13:46
即使你没有读过,你也一定听说过那本鼎鼎大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给出了关于生活和工作的七个习惯,帮助人们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人生质量。
柯维给出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英文是proactive。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主动。
对于“积极主动”这个翻译,很多人可能没有太大感觉——谁不知道要做个积极主动的人呢?但请你仔细看看原文的英文单词,认真去理解它想表达的意思。
我们知道active本身就是“主动”的意思,那么在前面加上个pro,就变成了“超级主动”,或者叫“主动加主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前些天我女儿遇到的一件事情,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天女儿的一个同学约她到一个地方玩,女儿其实并不想去那个地方,她想去的是另一个更好玩的地方,但她又确实挺想跟这个同学一起玩。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应同学的邀请呢?
如果你是个被动的人,你可能会接受同学的邀请,即使那个地方你并不想去——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
而如果你是个主动的人,你不会轻易委屈自己,不会一味接受别人的安排,你会更加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敢于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说不。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仔细想想,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你其实都是在对方安排的一个特定局面下做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一直是被动的。
为什么不能跳出这个既定局面,主动去建立一个新的、更具创造性的局面呢?
你可能会想起我们以前说过的“第三选择”。是的,这正是你应该去考虑的。第三选择不是简单的“第三个选择”,而是更高维度的选择。
它需要你具备一种操之在我的主动性,这是比一般的主动还要高一层的主动,也就是史蒂芬·柯维说的proactive,我们不妨称之为“超常的主动”。
对于女儿来说,既然她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时又想跟这位同学一起玩,那么更好的选择其实是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去那个地方玩,这样便能一举两得。
无论同学是否答应,女儿至少可以尝试一下——她的同学可能根本不知道那个好玩的地方,又或者对于去哪玩没太大所谓。
本来是被邀请,现在变成了主动邀请。相比起简单的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提议,这种更进一步的主动无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中国早期改革文学中有一篇小说叫《乔厂长上任记》,很好地体现了什么是超常的主动,以及这种主动能带来什么神奇效果。
话说乔厂长被委派到一个经营严重亏损的厂子做一把手。厂里有的人之前认识他,但对他不怀好意,于是就想着给这位新厂长来个下马威,至少也要让他难堪。上任第一天,乔厂长就在厂子入口处看到了这些人的“杰作”:一组羞辱他的漫画。
乔厂长看着这些画,很快就反应过来,微笑着说:“这些漫画原来画的是我啊,不得不说,绘画水平真不错。”
接着他又对随行的人说:“我们厂子要想经营得好,产品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厂里有这么优秀的能作画、有设计天赋的人,我们一定要找到他、重视他,要人尽其才,明天就让他到设计科上班。”
说完这些话,乔厂长笑着离开了。现场的人完全没有想到,乔厂长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这场恶作剧。
换作一般人,看到有人想羞辱自己,要么会勃然大怒,高喊着要打击异己,要么是忍气吞声,在众人看笑话中羞愧离开。
而乔厂长找到了化解尴尬的“第三选择”,既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又维护了团队的团结,让原本想陷害他的人不但不会继续跟他作对,反而还会感激他、敬佩他。
***
这就是超常的主动带来的效果。当你处在一个看似两难的局面时,如何做到不被局面所牵制、不被表面上的选择困住,转而来掌控甚至改变这个局面?关键就在于这种非同一般的主动心态。
它让你不但不畏惧眼前的场面,反而激发出你对场面进行驾驭的激情;不但可以化解两难或尴尬,还能创造出新的选项、新的局面为你所用。
练就这种超常的主动性,可以说是我们一生的实践课、必修课。不是简单地对环境做出应对或反馈,而是主动参与改变甚至创造环境,你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你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推荐:
如何用幽默化解尴尬局面?
不争论的智慧
如何解决两难问题?
灰度决策与第三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