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日减少进口2亿颗芯片,美院士:严重的后果已经来了!

发布于 2022-05-18 15:08

在美的强加干预之下,全球芯片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布也很清晰了,美企在产业链当中属于上游,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50%的份额。与此同时还很好的掌控了ASML、RAM等等核心技术企业,包括台积电、三星等等尖端制造厂商,即便是技术升级到3nm层次,也依然摆脱不了含美技术。

而国内资金也只能实现14nm芯片的量产,还需要高度依赖于海外的技术,无法获取到EUV光刻机,也让我们在芯片领域寸步难行。毕竟以硅基为基础的芯片,起源地正是来自于美,在台积电失去华为这个第二大客户之后,现阶段排行前十的客户,基本上都是美企了,而苹果、英特尔、高通、AMD等等都是其大客户。而中企在芯片进口上,也基本都是源自于美企,然而根据最新的消息传出,和去年同时期相比,国内在进口芯片的份额上,平均每个月减少了60亿颗,相当于每天少进口了2亿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芯片进口总量的降低

造成这种因素的原因,并非国内的芯片需求量降低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相关限制上,在一系列的打压之下,中企获取美企芯片需要层层审批,这也逐步让我们失去了耐心,加大了对于非美企的芯片进口,而联发科就是受益者之一。

老美对于中企的限制,还在不断的加剧当中,从最早的中兴开始,到后来的华为,再到如今的大疆无人机、海康威视等等,被限制的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赶超了欧美,是他们无法企及的那种高度。


之所以能够少进口美芯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产替代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无法实现14nm以下工艺的芯片制造,但对于28nm的成熟工艺,国内多个厂商都有能力完成量产了。要知道国内超过90%的需求可都在成熟工艺上,除了智能电子数码产品之外,其它领域并不需要性能太过突出的芯片,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院士会呼吁,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成熟工艺上的原因。

中企加速启动芯片自研

中国作为最大的消耗市场,在逐步减少了对美企芯片的进口额之后,就连印度半导体制造厂商也盯上了这个市场,目前正在积极接触OPPO、VIVO等等厂商,希望能够进入其供应链,毕竟国产手机已经全面展开对印度市场的布局。

而在相关限制的影响下,小米、OPPO、VIVO等等厂商,也已经启动了芯片的自主研发,成功在影像、电源等等芯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面对已经发生的情况,美院士就表态:“断供只会加速被限制企业的发展,最终损害的还是美企的利益,而严重的后果已经逐步到来了。”由于相继断供华为、俄市场之后,美企的国际信誉也降到了最低,很多中企已经把能够实现国产化的产业链全部替换了,无形之中已经开始将美企排挤出市场之外,而这一切的后果,都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

严重的后果已经来了,在前几日美股迎来了震荡,这也直接导致美企损失超3万亿美元,而苹果公司也直接失去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而断供引发的连锁反应远不止于此,美企妥妥的被自己国家给坑了。

中企正在摆脱美芯片

美企之所以能够保持垄断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芯片和系统上,无论是手机端还是电脑端,其垄断市场的份额达到了99%以上,好在目前有了鸿蒙系统的强势诞生,也迎来了相应打破垄断的机会。而在芯片方面,目前垄断市场的是ARM和X86架构,分别用于移动端和桌面端,可以说完全垄断了目前的市场。


虽然ARM是一家拥有着独立技术的英国企业,但其实际控股人软银集团,正在推动其赴美上市,因此我们也不能指望这家企业,其实际掌控权迟早要丢失。

好在目前也有了相应的替代计划,在移动端目前国内的企业,正在推动开源架构RISC-V的发展,其所展现出来的竞争潜力,丝毫不弱于ARM架构,包括阿里达摩院、中科院等等在内的研究所,都相继推出了搭载该架构的芯片。而在桌面级架构上,龙芯中科自研的LoongArch架构,也成功推出了相对应的芯片,配合上自研的桌面系统,很快就能实现PC电脑的完全自主化了。


目前国内企业,也成功研发出了手机SOC芯片、基带芯片、存储芯片、5G 射频芯片等等,越来越多类目的芯片,都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化,正如美院士所说的,中企正在逐步摆脱对于美企的依赖,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