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案例 | 让时间可视化,让目标可达成
发布于 2022-05-19 12:50
张晓琳
就职于美国通用电气 ,正面管教家庭讲师
拖延是教练约谈过程中会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而根据《终结拖延症》这本书中提到了四种拖延症的类型:期限性,个人事务,简单拖延以及复杂拖延。
01
第一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总结一个词,就是“比较”。这种比较让小马对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完美主义,也就是因为复杂而导致自己拖延。
02
第二步:正视“臣妾做不到”
小马将一个宏大的取得认证的目标变成了翻转师的讲授的课程次数以及更新课程的频次。目标被分解了,压力降低了,动力也提升了,加上一些容易操作的行动方案,逐步向目标迈进。
03
第三步:小步子原理
第一个直接相关因素就是手机。手机将我们的整片时间碎片化,而我们对于手机的抵抗力似乎越来越弱。
第二是环境,比如我们很容易在一个书店里点一杯茶,然后开始我们沉浸式的学习,但是如果是在家里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很难进入心流的状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动力不足,而这个动力指的是内驱力。而不是希望向外界证明,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外驱力。
比如,在做翻转讲师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以下:
获得自我认同,感受到被尊重;
发展了自己的第二曲线;
还可以成为老婆和孩子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探索了这件事情带给自身的意义之后,内驱力增加了。
04
第四步:让时间可视化
精读《掌控谈话》; 制作课程手册; PPT的素材收集及制作; 完成三次磨课; 前一版课程的PPT更新升级; 其他任务。
经过测算,在理想状态,完成以上任务需要19个小时的学习,平均每一天考虑到人效率因素就是每天3小时的学习量。
看到这个数字,小马突然间意识到目标还是订高了,因为在有着一份全职的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的情况下,每天3小时的学习时间是很难保证的。在这样数据可视化的情况下,他又开始对于任务进行了优先级排序,在时间的维度上重新做调整。
到这里拖延的症结一下子解开了——我们贸然定义为自己有拖延症,但实际背后是为自己订立了过高的目标,因为复杂而导致拖延。
如果对任务做了详细拆解,对于时间的预算增加感知,当我们的目标清晰可衡量,就大大降低了拖延的概率。因为我们的时间被可视化,带给我们的另一个礼物就是我们会非常谨慎的做决定,不会贸然的去承接一些任务,因为我们时间的存量不够用了。
通过连续的几次教练,我们从宏大的知识焦虑或者对自己职场竞争力的焦虑,到明确自己的第二曲线,以及对第二曲线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到将宏大目标拆解到具体可执行的任务,再评估任务的所需小时数,任务的优先级,行动项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和小马有着非常相似的工作性质和学习的需求,都说教练“三分助人,七分助己”,我在和他的教练之旅也是不断的自我教练的过程,发现订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难,拆解目标,使其变成具体的行动项,也是我们通常会偷懒的任务。
当增加了意义感,明确了工作量以及时间期限,我们就获得了动力,也就是改变的力量。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将客户带来的问题转变成内心的想要,从知识焦虑转变为发展第二曲线。
第二,按照smart原则,评估和调整想要实现的目标。
第三,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继续识别障碍,确认优先等级,做好落地执行。
教练作为陪伴和支持客户发生改变的陪跑者,随时期待和客户一起庆祝改变带来的喜悦,因为改变是不容易的。
感谢小马的全然相信,我们一起继续探索这趟关于改变的旅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