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孵化】小竹笋长啊长

发布于 2022-05-19 15:18


课程缘起



春天,竹林里的笋破土而出。孩子们发现幼儿园小竹林的泥土里、石板缝里、竹子边上出现了许多破土而出的小竹笋,孩子们兴奋地蹲下来,触摸着,讨论着……
马宇轩对一旁的韦子诚说:“你看这个是什么?长长的、尖尖的。”韦子诚指着前面:“这里也有的,不过好像细一点。”贡文萱指着另一个说:“这个好奇怪,它有好多个尖尖头好多个小竹子”胡思娅摇摇头:“这不是竹子,这是笋,是可以吃的。”“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竹笋?是谁来播种的呢?”
小竹林的竹笋,在孩子们眼里仿佛一个个小惊喜,从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里老师读出了他们对竹笋的兴趣。因此,老师决定与宝贝们一起探访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笋,引发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竹笋的特性。于是,孩子们开启了一次妙趣横生的竹笋之旅……‍


课程目标与脉络




(一)活动目标

1.观察笋的生长过程,了解笋与竹之间的关系,探索竹笋的生长环境,增长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通过挖笋、剥笋、绘笋、笋创、制作品尝笋食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3.激发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笋的妙用,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4.探索发现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体验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学习用做工具测量,用标记、数字、符号等记录笋的体重、高度、笋壳的数量等。

6.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努力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来恰当地演唱,并用形体动作表现竹笋破土而出的形态。

7.欣赏散文,感受作品的意境美,能运用语言、动作,绘画、戏剧表征等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二)活动脉络图


竹笋我想知道

1.竹笋和竹子长在一起,它们是什么关系?

2.竹笋有什么区别?它有哪些分类?

3.竹笋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4.竹笋可以做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5.笋壳可以做什么呢?‍



探秘竹笋


一、竹笋生长记

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

胡思娅:我觉得竹笋应该是从土里面钻出来的。

杭紫萱:我看图书区的书里竹笋就是一天一天长大的,最后变成了竹子。

马宇轩:我爷爷说下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快。

偶雅涵: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孩子们在爸爸妈妈及老师们的带领下,从绘本、日常生活、网上搜寻中开始寻找笋的成长秘密,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竹笋的生长过程。‍


3月16日

        小朋友们发现了小竹林里破土而出的竹笋,他们用手比划着竹笋的高度,清点竹笋的数量,还到户外娃娃家拿来小水瓢,给它浇浇水,希望它快快长高。‍


3月28日

        小朋友们提出要借助工具测量小竹笋的生长情况,分别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测量工具,直尺、软尺、小树枝等,互相配合测量小竹笋的身高。这次他们发现小竹笋最高的有11厘米。还在木板下面、树枝旁边、石头缝里发现了小竹笋,原来小竹笋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环境生长。‍


3月30日

        我们发现小竹笋是顶破土层长出来的,每个有裂缝的地方都有可能有一颗小竹笋,小竹笋真是大力士。这次观察我们发现小竹笋的数量又增加了,变成了16颗,真神奇!‍


4月1日

        2天没见小竹笋的长势喜人,我们带来的小直尺都不够测量它的高度了,没关系,用软尺和长长的尺子依然可以测量竹笋的高度。只是相同的一颗竹笋我们出现了不同的测量结果,怎么回事?说说看你是什么测量的?——原来测量的时候要先找到起点“0”然后再进行测量。‍


4月8日

        我们再一次来到小竹林,竹笋又长高啦?但是我们是户外活动时间没有带测量工具,怎么知道它多高了呢!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它和旁边竹子的对比,大概是它前面的竹子,7个竹节那么高,等会来测量一下就知道啦!‍



4月13日

        天呐,这个竹笋已经有绿色的竹节啦!它的壳也是在慢慢脱落了,像螃蟹一样会脱皮!数一数它和旁边的竹子比,已经有9个竹节那么高了,比我都高了呢!小竹笋,噌噌噌,长得真快!



小朋友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用一张纸,简洁的描绘出小竹笋从3月16日到4月8日的身高变化,这样就能一下子看出来小竹笋的成长过程了!


有了这个简洁的小竹笋身高变化图,孩子们想到我们的天气统计图的统计方式是折线图,大家表示可以按照折线图的方式呈现小竹笋的生长情况,在教师的帮助下,小朋友在折线图上连线的方式表现了小竹笋的身高与日期的关系!小朋友们看着折线图有着自己的想法。

马宇轩:小竹笋一开始长得很慢很慢,后来身高长得好很快,一下子就超过我们的身高!

黄小静:小竹笋3月份长得很慢,是不是因为当时天气很冷,它怕冷,就在泥土里睡睡觉,等天气暖和再快快像上涨!

杭紫萱:小竹笋长得快的那些天一定下雨了,它喝饱了水就噌噌噌的向上涨了!‍


教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活动中小朋友们先是自己在记录纸上绘制小竹笋的身高和周围环境变化,接着在纸上简洁记录多天来竹笋的身高与外形变化特征,最后小朋友们迁移已有经验到折线图统计竹笋的身高变化与日期的关系,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概括出天气冷竹笋长得慢,下雨天竹笋长得快的特点!这些行为是幼儿自发的探究过程,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实现了自己的知识建构!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


二、挖笋记


竹林里小竹笋越来越多,孩子们迸发出要到幼儿园小竹林去挖笋的念头,挖竹笋用什么工具挖合适呢?孩子们自发成立挖笋小分队,各队成员制订挖笋计划,收集挖笋工具,忙得不易乐乎,马宇轩和偶雅涵拿来了小菜地里的尖头锄头,陈梓恬、姚思远拿来了自然角的小铲子,杭思宇和胡思娅则表示自己的力气大,选择用自己的双手来掰竹笋,大家紧锣密布地筹划着这场挖笋行动······


第一组(尖头铲):

小竹笋长在地底下好深的地方,明明已经挖到白色的肉肉了,怎么就是挖不到根呢?‍


第二组(小铲子):

我们这根竹笋在石头旁边,用小铲子很难挖出来。‍



第三组(手):

我们成功掰断了竹笋,但是他被分成了两段,顶端被我们掰下来了,还剩了一些留在泥土里。‍


教师的话:

寻找到挖竹笋的工具后,幼儿开启了挖竹笋的探索之旅,哪个工具好挖?哪个工具不好挖?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将最基本的生活经验与我们的探索活动建立联系,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探究学习。在挖竹笋的时候同伴之间相互合作,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知道尖尖的工具可以挖得更深一点,小铲子挖起来有点费力,难以挖到笋根。而徒手掰的一组成功获得竹笋,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挖不动或竹笋无法从泥土中挖出?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挖出竹笋的根呢?小朋友们想到回家带大一些的工具和请阿姨帮忙先将笋周围的土铲掉。
有了大型工具和阿姨的帮忙,我们成功挖出了带根的竹笋。原来竹笋的根长这样,像一个长着胡须的玉米。‍



阿姨说竹笋的根是不能吃的,我们都是吃上面嫩嫩的地方,竹笋长的太高吃起来就会老了。所以这次大家决定借鉴第三组的方法,用手去掰断竹笋。出发掰竹笋,大家找来了自己身边的手提袋、竹篓等工具,出发小竹林。用手掰、用脚踹,大家各显神通,不一会儿,小朋友们满载竹笋。大家提出绘本《和竹子在一起》中说到“起竹笋要留种,竹林才会延续、扩大。”大家保留了竹笋留种。并且在班级中一起将笋剥壳后送给食堂阿姨制作美味的食物,笋壳则留着放在美工区,小朋友们再创作!


三、竹笋分类记

竹笋有哪些种类呢?

原来笋有不同的品种,也就有不同的特征啦!笋一年四季都出,冬季有冬笋,春季有春笋,夏季、秋季也有笋,但不叫夏笋或秋笋,而是以竹子品种命名,比如绿竹笋,麻竹笋,主要是夏季出;再比如方竹笋,主要是秋季出。按笋的外形来分,毛竹笋、红哺鸡笋、尖头青笋、麻竹笋、淡竹笋、箭竹笋等等!‍


周一早上小朋友们带来了自己挖的竹笋,来分分类吧!


从高到矮


从粗到细


有的竹笋好像看起来差不多,那就借助软尺来测量一下,比较粗细。


按笋壳的颜色分类


竹笋的外衣颜色各不相同,有绿色的,紫红色的,还有褐色的小朋友们将它们按照颜色分类,并且统计的对应的竹笋数量。‍


按有根的竹笋和没有根的分类


有的小朋友带来的竹笋挖出了它的根,有的没有根,也可以分类。‍



按竹笋的可以看见的笋衣数量的多少分类


老师的话:

原来我们带来的竹笋按照幼儿的想法有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活动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已有竹笋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分类标准。了解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孩子们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


四、笋的秘密


1.怎么剥竹笋?

贡桃泽:要先剥下面的笋衣,一个个往上剥

关堂晓:对,直接剥上面的会有点难剥,剥下来的笋衣会卷在一起。

邵童妍:剥开来后有的笋衣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短。‍


2.笋的内部?切开来就可以看到啦!


竖切

王玉芊:里面看起来像楼梯一样,一层又一层。

偶雅涵:切开来的竹笋上面是尖尖的,像三角形,像城堡的屋顶,里面还像梯子。

黄小静:里面一格一格的,像长方形,好像一间一间的小房子。

胡思娅:“下面的长方形是大的,上面是小的,越来越小。”

马宇轩:“竹节长的地方长方形就是长的,越往上长方形越短”

横切

谭敬潮:我发现笋的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一样。

景璐瑶:我发现横切有的笋是空心的圆,有的是实心的圆。‍


在“剥笋”“切笋”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探究活动的支持者、经验的分享者和“问题”的提出者,为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而进行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笋的内部结构,从而激发对竹笋的进一步探索。在我们成人眼中普普通通的笋,孩子们却有着自己的不同思想,他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讨论、质疑、实践、寻找答案,俨然像一个个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认识事物现象、解决心中的疑惑。


五、笋衣的用处

大宝:我们在绘本中看到剥下来的笋壳是可以给老黄牛吃的。
陈梓恬:我们可以在美工区拼摆,可以用来装饰,做小朋友的衣服、裤子。
笋壳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上网查一查吧!
原来笋壳还可以用来做包粽子,还能用来包装食物!‍


六、神奇的竹制品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的用处可大啦!
它既能变成饭桌上美味的菜肴,还能造出种类纷繁的制品来,例如:竹篓、竹席、筷子、竹篮等。
“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传统工艺~编竹篮吧”‍


在我们小朋友的生活周围哪里还有竹制品呢?快来找一找吧!


竹·游戏

美工区

笋壳创意作品

竹林、小屋、小女孩的披风、小山坡‍


水墨画:熊猫和竹林


纸艺剪贴画:笋林



线描画:竹笋



创意手工:池塘边的竹林



粘土:竹林里的熊猫



科学区

竹笋的外形,笋壳的特点,竹笋的内部特征,都一一做了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了下来,科学探索成果得以呈现。


图书区

结合竹笋活动的开展,融入绘本故事《空中小屋》《和竹子在一起》《小竹笋长啊长》《竹刻里的小猴子》,引发幼儿思考,感知竹笋的生长过程,了解笋与竹之间的关系,探索竹笋的生长环境,增长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建构区

小朋友们建构了竹林里的大别墅、竹林火车站等建筑,还创造性的用自己带来的竹段搭建帐篷、休息台等!


生活区

小朋友们将自己掰来的笋剥完壳后,清洗,切段,然后放在电饭锅里煮熟,再切成小丁,沥干水分,放在面粉和鸡蛋里面搅拌,最后在电饼铛里面制作美味的笋丁饼。


食堂阿姨将我们剥好的笋制作成美味的笋丝鸡蛋汤。


小朋友们将笋丁饼的制作方法表征出来,共享自己的经验!



户外

竹梯阵、竹梯高跷等,小朋友们玩的时候不亦乐乎!


课程尾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活动中幼儿与竹笋亲密接触,多感官参与探究,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挖一挖、切一切等活动更深入了解竹笋。在活动中,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提供支持性策略,俯下身来和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感受竹笋的奇妙之旅。其实,幼儿对竹笋、竹子的探索远远不止这些,在后续活动中,可以深入挖掘竹笋、竹子的有关活动,让幼儿对他们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让幼儿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绽放出教育的活力。愿坚强挺拔、充满韧性,顽强拼搏如竹笋般的品质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END

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