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发布于 2022-05-19 16:08
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受全球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而作为“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调节”稳经济的主力军,基建投资稳增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但行业竞争格局将加速演化。
一是从规划发展机遇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文件的相继发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基建行业未来稳健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据规划信息,“十四五”期间铁路营业里程计划增加 1.9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增加 1.2 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计划增加 30.2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增加 2.9 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计划增加 3400 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计划增加 29 个以上,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 290 亿立方米;到 2035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 70 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 20 万公里左右,公路 46 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 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 27 个,内河主要港口 36 个,民用运输机场 400 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 80 个左右。此外,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环保等新领域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基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工程等市场也迎来蓬勃发展机遇。
二是从政策导向变化看。2021 年四季度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专项债时强调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力争在 2022 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以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定调。2022 年 3 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65 万亿元,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全面利好基建领域,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此外,在 2020 年公募 REITs 试点的基础上,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则,设立覆盖试点各区域、各行业的全国基础设施 REITs 试点项目库;支持采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将净回收资金主要用于新增投资;重点支持盘活存量难度大、对形成投资良性循环示范性强的交通、市政、环保、水利、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是从行业创新升级看。国民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把技术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技术创新迎来新一轮的政策机遇期。同时,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和经济版图,正势不可挡地系统性重构各行各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和发展动能,建筑业发展将逐步由投资、劳动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走向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四是从经营格局演进看。“十四五”时期,工程投资建设模式、项目生产组织模式将加速变革,投资多元化、投建营一体化将成为主流。PPP 仍将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模式将加速推进。同时,伴随经营模式变革的持续深化,建筑企业竞争格局将加速演化,行业壁垒将逐步被打破,行业竞争将越来越多地向人才、资源、品牌、资本等要素倾斜,如何加快技术和管理创新、更好的实施产融结合、全方位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聚焦历史使命和主责主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六个必须”为战略导向,推进实施“123456”发展策略,坚持“两个转化”经济路线,致力成为铁肩担当型大国重器、基建领军型开路先锋、绿色发展型产业链长、品牌影响型跨国公司、社会尊重型现代企业的新时代“五型中铁”。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将中国中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建筑产业集团。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着力提升在全球、国内、行业的首位度,着力提升各业务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协同度,做强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备制造三大核心业务,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做优特色地产、资产经营两大重点业务,打造国内一流品牌;做专资源利用、金融物贸两大支持业务,建设行业一流平台;做大相关新兴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中铁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持续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实施战略引领、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强企、海外双优、风险防控、数字中铁、文化品牌、党的建设等“十大工程”重点举措,力争实现经营规模、效益效率、创新驱动、人才发展、国际化经营、绿色发展、安全质量等各方面发展目标,实现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732.72 亿元,完成年初计划 9,830 亿元的 109.18%;营业成本(含利息支出)9,636.97 亿元,占年初预计成本 8,847 亿元的 108.93%;四项费用 587.94亿元,占年初预计四项费用 532 亿元的 110.52%;新签合同额 27,293.2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 26,400亿元的 103.38%。
2022 年,公司将全力抢抓市场机遇,当好稳增长的主力军;优质高效组织生产,不断提高项目履约能力;深化价值创造理念,提升企业盈利创效能力;抓实改革三年行动,有效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坚定实施“双优战略”,推动海外事业稳健发展;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加快投资业务转型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行业人才集聚高地;持续夯实管理基础,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2022 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11,200 亿元,营业成本(含利息支出)约 10,058 亿元,四项费用约 624 亿元,预计新签合同额约 29,300亿元。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日常业务过程中的投资经营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现金流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和重大疫情防控风险。
1.投资经营风险:由于外界不可控因素、项目投资前可行性分析论证不充分、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外部宏观环境政策等因素的重大变化带来的投资效果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或投资失败的风险,以及公司投资项目增多带来的规模风险;其中境外投资风险指企业境外投资受到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法规、国内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投资失败、投资回报低于预期、人员安全保障低、企业声誉受损等风险。
2.国际化经营风险:由于受国际政治形势、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干预、经济、社会、环境或技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公司境外施工项目不能正常进行。
3.现金流风险:如对现金流管理不当,无法满足经营中及时付款、投资支出或及时偿还公司债务的要求,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者信誉损失的可能性。
4.健康安全环保风险:公司面临的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方面,主要指企业在管理制度执行、措施落实、技术管理、分包管理、设备管理、事故处理等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而可能导致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
5.重大疫情防控风险:由于出现不可控重大疫情影响,有些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将重大疫情发生视为安全事故,采取严厉管控处罚措施,造成公司在建项目不能正常施工,甚至出现停工现象,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合同履约以及经济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
为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公司通过建立和运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重大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把各类风险对接各项业务流程,据此分解辨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建立流程关键控制文件,落实各类风险和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与日常管控工作紧密结合,控制风险发生因素和要件。严格前期可研、策划、审核、审计、审批和决策等重要管控环节,加强过程控制和后评估工作,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保证了公司各类风险的整体可控。(中国中铁2021年报发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